微信红包——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移动支付吗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4-02-17

送红包和讨红包是中国人过春节大年的传统习俗,人们互相之间通过这种传统习俗让新年的年味更加浓厚。对于人们之间这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交互行为,笔者实在是发现不了什么商机,可是微信不同,恰恰是借助这个大家的情感点,微信设计了一个极其好玩且有年味的产品—抢红包,让微信在移动金融领域直接迈了一大步。

微信红包的产品意义

说起微信的意义,最直接的不过是字面上的数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3年蛇年的除夕到2014年马年的正月初八,十天不到,有超过800万的用户参与了微信红包活动,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人们领取,平均每人抢了4-5个红包。红包活动最高峰是除夕之夜,在最高峰期间的1分钟内,有2.5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个红包在10元以内。微信红包的被“宠爱”直接让资本市场看到了微信的强大包容力和产品开发实力,股价肯定一路暴涨,使得在2013年蛇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腾讯市值成功突破了1万亿港元的大关,成为全球第七大科技公司。

当然上面也只是表面功夫,腾讯看重的不是这一点,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巨头,微信在其自身中所赋予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腾讯在电商等行业频频折戟之际,微信更是需要担负起抢占移动市场的重任。此次微信红包的出现不能吸引了用户的眼光,更重要的是吸引用户绑定银行卡,成为微信支付的新增用户,虽然不能说逆袭支付宝但是移动金融的意义显然巨大。要知道网络金融将会是未来互联网行业的新增热点,这不是说从用户的银根着手可以发展信贷这么简单,通过直击用户储存账户,可以在无形中掌握用户的消费数据从而引导其资金消费的走向。

微信红包,在设计上也是极为简单,发送方通过“新年红包”公众号,选择发送红包的数量、金额以及祝福的话语,通过微信支付进行支付,就可以发送给亲朋好友;接收方则在打开微信红包后获得相应的收益,只需要将储蓄卡与微信关联起来,就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后提取现金。虽如此简单的设计体验从短期看,损失了让用户可接触其它业务的机会,但作为产品早期教育用户的使用习惯来看,这样的设计减少了用户的使用负担。它为聚拢资金、为自有资金平台做了一定的准备,更为未来打开移动金融领域试了一次水。让用户接受微信红包的存在,使之更愿意在其上面进行资金的流动,这才是微信想要得到的结果。

喧嚣后的冷静思考—三问微信

微信红包显然是成功的,无论是从用户数量上,还是市场反应上,它的表现都可以说是可圈可点。但是面对微信一直想去探索的商业领域以及更为深的移动支付金融领域,它真的做好准备了吗?现阶段大家对于微信产品任何一个功能的实现都大为赞同,以至于一些可以说左右产品发展的基点被掩盖,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微信红包这个简单的试水都应成为下一步发展的思量。

微信的支付系统是否已经做好准备?站长认为当微信红包用户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时,其网络和支撑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像此前淘宝双十一时支付宝崩溃,同样的一幕在微信中也已经上演。据一些网友反应,微信新年红包出现崩溃的现象比较常见,即使是在WiFi和4G的网络下,用户有时候也难以拆开微信红包,这只能说明微信方面准备得还不很够。

安全性和监管力度够不够?笔者起初在发送红包的时候,一直在质疑取现绑定银行卡账户的安全性,毕竟没有像其他金融产品支付时应有的短信提醒,虽然这只是一个小的细节,但是作为已经养成支付习惯的国人来说,那小小的验证信息虽然用处不大,但已经成为了安全的代名词,从小处说,微信在支付上的用户体验需要改进,从长远上说,微信在支付安全上也应该再下点功夫。此外整个平台上可能因为监管不力造成财付通资金沉淀、假红包等现象也是运营方应该考虑的东西,一些朋友质疑微信红包“是否会出现“微贪腐”的观点还是值得考虑的。这些都是切切实实可能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微信如果很好的把控这些风险,未来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可能会非常大。

能否成为移动金融的破冰利器?大家对于微信的确是注入了太多的关注,但是就像一位朋友所说,微信红包在很多人眼里真的只是一个游戏,一个春节的热闹成分,如果非要将这种稍微涉及到金钱的产品当做是移动金融,那未免是太小题大做了。这的确是一种理性的声音,微信要知道即使是绑定住了用户的银行卡,这也并不代表微信可以随意引导用户的消费走向,下一步的平台建设才是关键,与其将微信红包看做是一个金融产品,倒不如看成是微信的金融营销,毕竟深度还远没有大家评论的那样。文章版权:丝瓜水网,转载请注明,谢谢。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