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亩田的危机,看农业电商的发展困境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5-09-01

7月末,南方周末的一篇关于农业电商的深入报道被广为传播,由此一亩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被视为创业者的知名代表。但近期,这个被投资者热捧的B2B企业先是陷入了数据造假的风波中,接着又卷入了裁员漩涡里。

一亩田的危机

自8月28日晚间起,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微信公众账号胡浪球发布的一篇题为《出离愤怒!1秒钟开除2000员工!某农业互联网巨头想干嘛?!》的文章刷爆了微信圈。有知情人士透露称,此次裁员规模超过1500人,并还在不断扩大,而之前一亩田曾向媒体公开承认员工总数3000余人,这就意味着一亩田突然裁掉了至少一半的员工。

为什么一亩田会大幅裁员呢?按照一亩田8月30日发表的声明来看,原因是发现销售环节存在违规及不诚信现象,因此不得不采取“刮骨疗伤”的办法,辞掉一部分员工。

农业电商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先不管这种解释是不是令人信服,在笔者看来,一亩田如今的危机反应的是农业电商的尴尬处境:

首先,农村的线上消费习惯还没产生,还需要被教育。线上消费习惯是农业电商的基础,农村用户的网络消费习惯,其实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甚至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当今大部分的农村都处在壮劳动力纷纷外出找工作,留下的大多是妇孺老幼的空巢状态中。而这些人大抵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用户,更别说产生线上消费的习惯。虽然,线下收购模式没被开发具有广阔的蓝海,但是受互联网思维影响较浅的农村居民往往更愿意将农产品卖给信任的商贩,这是由传统的习惯决定的,并不能被一时改变。

其次,产业模式存在局限性,不能大面积推广。在人均耕地面积有限的前提下,单一农户手中可提供的产品并不多,无法形成规模。加之,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都适合做电商。在笔者看来,能做农业电商的农村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二、有一定的栽植面积,能形成产业规模;三、具有健全的基础设施,比如网络通信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显然,有大多数农村并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不能大面积推广。

最后,物流存在短板,难以整合形成产业链形式。物流是整合农业电商形成产业链的最关键一环,但是对于现在的农村来说,有的地方甚至还没物流的存在,有的刚刚开通“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且还不能保证“村村通”。而如果涉及大宗农产品的销售,尤其对于那些易损耗的商品来说,依赖公路物流成本高,周期长的特点来说明显不合适。一亩田也早已意识到物流在农业电商中的重要性,提出做“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整合货车司机与农户之间的资源。但没解决因农产品受季节影响的周期性和货运司机每天需一定量的工作时间之间的矛盾,所以也是徒然。

综上所看,一亩田的危机有其在声明中所述的公司内部管理流程缺陷的原因,但大部分还是农业电商自身的弊端所导致的。如何优化自身内部管理的同时,在农业电商这块没被开发过的大蓝海市场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值得所有农业电商公司深思。

博互网()互联网+第一媒体,微信关注bohutmt,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