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李丰是个成功的商人,过去的十年将一个农资公司做的风生水起,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总是能敏锐地探知供货商的底价、发现一批货物中搀着的李鬼、找到真正有实力的人做左膀右臂,但是2015年的李丰栽了几个跟斗,在里面吃的亏都不好意思和外人讲。事情的起因是受移动互联网滚滚热浪的熏蒸,李丰在2015年初决定了为他深耕的领域做一款APP。
李丰有资金、行业资源、和对行业深入的认识,他认为他的APP做出来后将彻底改变这个行业的模式,让自己成为那个领跑者而非最终被潮流淘汰的人。李丰是个决断的人,花了两周时间将这个想法养熟后,便挽起袖子开工了。
李丰首先发动周边的关系并让在北京上学的儿子帮忙,找到了几位正在做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大咖取经。几天的学习告诉他要做出一款好用的APP,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团队。于是李丰开始找技术总监,在招聘网站上发出去的信息响应的很少,而走到见面这一步的又都是见光死。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自称已经有十年开发经验,一个实诚的大叔说就是想试试自己能否完整地把一个项目扛下来,连着被打击多次后,李丰觉得能胜任的技术大牛在这个世上估计是有数的,这样大海捞针不是办法,还是要通过熟人去找,于是他反复梳理通讯录里和技术沾边的联系人,并约饭喝酒以先唤起友情后拜托帮忙。在一个明媚的春日,其中一个新续的友谊有了回报:推荐了一个刚从某大型互联网公司辞职的技术大牛小K给李丰。
李丰和小K见面后谈了项目的愿景并许诺了股份,两周后李丰租了新的办公室,小K通过招聘渠道和自己的关系找到了第一批员工,三个月后,APP八字还没一撇,这第一批员工的大部分人却已经都摔门走了,原因据说是吵架太密集,技术负责人骂产品经理脑子进屎了,产品经理骂技术团队都是草包,有一次李丰为了赶到现场救火,超车的时候和侧面加速的车相撞,造成了尾骨轻微错位,直到现在还不能久坐久站。李丰知道他选错了将,在短期内又找不到合适的替身,只能痛下决心将技术团队解散了事。
搭进去三个月和几十万后,李丰终于发现自己培养技术团队的试错成本太高。有朋友出主意让他找一个有过类似项目开发经验的人兼职,技术好的话,很快就能做好,又花不了多少钱。李丰辗转找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小W,于是付了五万定金,全权委托他做。没想到两个月之后小W打电话给李丰说老婆刚生孩子了,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他得至少做全职爸爸三个月,所以项目得往后推一下。李丰听完就奔溃了,找小W要了代码,本来打算继续找一个兼职程序猿续完,没想到后面接棒的哥们看完之前的代码后说没办法处理,只能重新开始做,还定不了交付日期。李丰说回去考虑考虑。
深受打击的李丰只能回归到大部分要做APP的老板们的路径:找APP开发公司。通过百度和猪八戒平台,李丰重点锁定了六家公司。大家讲的的大同小异,其中报价却是差别很大,最贵的有报25万的,最便宜的一个报6万。鉴于之前已经浪费了很多钱,李丰选了最便宜的那一个,交完首付后,公司便不再主动联系李丰了,经过前面几次失败的经历,李丰对整个开发流程也有了个大概的理解,所以心里面疑惑为什么过去两周时间了还没有人给APP原型图。李丰打电话给他一直联系的销售,原来一口一个大哥叫的小伙子电话里非常冷淡,说等着吧,我们正在全力做,你只要最后等着验收就可以了。这时候李丰才想起来去查这个公司的口碑,才发现很多客户投诉他们骗了首付款后就没有下文了。
李丰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一直以来奉为圣经的“太便宜的一定有问题”怎么就没拦住自己。还有定这个公司前为什么没有去搜一下呢,也就几分钟的事情。也是这次搜索,让李丰找到了对这个行业进行观察的文章和论坛。其实在开始决定做APP的时候李丰曾闪过一个念头:应该去网上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现状,但又转念一想自己的人脉资源那么广,直接找认识的人了解应该是最省事的。
其实也就需要多走一步而已,仅仅花了一周时间研究之后,李丰就搞明白了这个新兴的行业鱼龙混杂,什么样的公司都有。之前选的公司属于典型的骗首付款的公司,还有做个中看不中用的瞎糊弄的,有把别的项目拿过来给你用的,也有签下来就直接转包的。
陷阱太多,加上时间拖得太长了,李丰决定自己理一套衡量靠谱APP公司的标尺,重新来过。好在李丰见多识广,学习能力强,几天后便研究出了靠谱APP公司的典型特点:
1、完整的技术组织架构:技术主管、产品、UI、前端、后端必须有专人负责
2、完善的项目开发流程:(1)提出需求--》(2)制作原型图/需求规格说明书--》(3)设计UI--》(4)技术代码开发--》(5)测试--》(6)验收--》(7)上线运营这些步骤都得在合同明确
3、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主管至少要有五年以上经验
4、稳定的开发人员:观察办公区人员交流是否面熟,并且时常交流。
5、多个成功的上架产品:去各个安卓应用市场或者苹果APP Store 搜索公司的案例
6、熟悉开发和管理的领导者:要和公司的高管聊具体的技术细节以判断管理者的技术水平
基于这些条件,李丰把之前找到的公司梳理了一遍又走访一遍,发现之前报价25万的一个叫撼动科技的公司是最符合要求的。很快地,李丰和撼动科技的技术总监及产品总监都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只有真正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李丰才体会到了靠谱和不靠谱的区别。技术总监和产品总监协助李丰明确了他的需求,对一些他们认为不太好的地方也分析了原因并给了改进方案,两天后产品总监就把原型图发给李丰了。想象里的功能落实到了可以直观感受的产品,李丰在提了一些简单的改进想法后就进入UI设计环节了,一周后漂亮的UI也确认完成,开始正式开发工作。在两个月的工期内,撼动科技将测试好的软件包发给了李丰,李丰才感觉一块石头落了地。
从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到真正做出了APP,李丰踩了无数的坑。但也混成了准专家,他知道APP上架只是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但他发誓再也不让自己掉坑里了。“最快最好的路径是你自己要花时间对一个行业进行透彻的了解。” 他对我讲,这是几十万元买来的教训。“就懒了那么一下而已!不过也值了,我以后凡事都要先研究好了再选择。” 切记,切记。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