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点毒鸡汤 《异类》为何可以预见你注定的失败?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12-14

最近把《异类》这本书看完了,整编后发现,《异类》这本书除了可以论述为何某些人会成功之外,其实还可以预见某些人注定的失败。

你将如何输在起跑线?

根据统计发现,所有加拿大的冰球明星的出生平均月份都高度集中在了1月-3月,这就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难道是因为魔法吗?

原因是,冰球组织有规定将同一年的1-12月出生的孩子分为一组,而其中1月份出生的孩子比12月份出生的孩子有着更强的生理优势,因此占得先机,在今后的训练中会被不断强化这种优势,进而产生压倒性的优势,最后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胜出。

而这种马太效应其实也在各种竞技游戏中有所反应,如果LOL开局10分钟就是一边倒,那么结局也基本注定。

对于这个残酷的世界来说,出生非常重要,基本上技术创业大成者都是在中产阶级家庭出生,比尔盖茨、乔布斯、马斯克、扎克伯格等人无一不是中产阶级,他们有着先天资源优势,可以在同龄人无法接触计算机时,就已经充分接触到计算机资源,父母能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资源,但穷人不可能。

很少看见科技大佬出身贫民阶层,原因在于穷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接触这些最前沿的科技,在科技前沿领域缺乏足够的经验与见识积累。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例如国内最著名的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就出生于农村,这不是一个反例么?

并非如此,京东还有阿里并非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而是商业驱动的公司,与人打交道的重要性大于与机器的打交道的重要性,刘强东父母早年做运输生意,从小不仅耳濡目染,还需要帮助父母去做各种事情,因此无形中被培养出做生意的敏锐嗅觉,才会有后来的京东。

改革开放初期,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因为在当时与人打交道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与物与机器打交道的重要性。

因此,尽管资源匮乏,但穷人也是可以翻身的,但是要想翻身,必须要有另一种技能的积累,即与人协作的能力,就是从小周围就有言传身教的做生意案例,从小就受到充足的影响,以及自身在很小的年纪就亲力亲为,才能有破局机会。

技术型企业家创业成功,必要条件一定是从小就能够接触到前沿的一些技术,而非技术型企业家成功,必要条件是从小受到父母长辈或者周围人做生意的言传身教,并且亲自实践。

而这两种历练机会,绝大多数人出生就是没有的,长大后如果创业要去和从小开始历练的人同台竞争,成为炮灰当然是大概率事件。

起跑线太重要。

为什么你好不容易换来的成功,最后会突然败给屌丝?

书中有一个观点非常新颖,有时候成功者的成功,并非由于自身多努力所导致的成功(当然,努力是一切的前提),而是由于时代的变化,其原来的努力在新的时代里突然变得极具价值,所以最后成功了。

这让我想到《辩护人》的例子,影片开场时,主人公真的是个搬砖屌丝,但是通过自身努力奋斗,考取了律师资格。但是问题是,当时主流的律师行业无法容下他,因为出身太低。于是他被迫只能选择其他名校毕业精英律师所看不上的房地产登记业务,当时这是三流业务,被所有律师同行不齿。而随着韩国经济改革的转型,这哥们突然大赚特赚,买了海景房,还买了私人帆船准备参加奥运会,富到流油.......而别的律师却依然拿着越来越微薄的工资。

但是,这真的是因为主人公特别努力才打败了同行吗?

当然不是。

原因是风口来了,你瞧不上的那些东西,比你现在做的事情更有价值,而你想追已经追不上了。

下面这几张图非常有意思,当年有一个创业节目,马化腾上去向当时的大佬们推荐自己的产品QQ。

而彼时海尔董事长张敏锐,瞧不上这么一个产品,表示拒绝。

再看当时的马云,也只是一个只能坐在后排观看学习,负责鼓掌,并聆听前辈教诲的“小屌丝”而已。

谁都不会想到,未来马化腾和马云会有今天,那时大佬们想不到,主持人想不到,观众想不到,甚至马化腾马云也不一定会想到。

是因为马云马化腾每天早上起来听成功学磁带,每天喊着我要成功,才做到的吗?当然不是。

很多时候并不是对手做事情比你更努力更拼才超过了你,而是因为他们手里的资源实在太少了,被排挤到了商业世界的边缘,他们只能够在这些最边缘处寻找一些小机会赚点小钱而已,但是风口却让他们成为了中心。

凯文凯利曾讲过,科技也从来都是从边缘到中心的事情。

为什么成功还真的需要运气?

看完《异类》突然发现,成功还真的需要很大的运气,这也是绝大多数人无法接纳的事情。

主流媒体经常制造这么一种假象,突然之间出现了一个风口,然后突然从个石头里蹦出了一个大佬,最终创造了一个行业创造了神话,万人仰望。

按照《异类》来看,并非如此。

书中阐述了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要抓住最大的风口,就要在所有人甚至自己都不知道那是风口之前,在这一方向上做出持续而充足的努力。

我们来看一下UC浏览器的例子,这个产品创建于2004年,当年的互联网地盘全部被占领,而这家公司只能选择做手机浏览器这样一块并不被看好的市场,而这个产品也不入主流互联网企业法眼,只是一个给用户提供情色小说的非主流产品,并且在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前的整整8年间一直不温不火。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8年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起步,这个产品的价值突然迎来了黑天鹅事件,突然成为了各个巨头争夺的对象,在阿里收购后,俞永福最终一路平步青云。

UC的成功难道真的是因为创始人非常厉害,看到了8年后的未来,然后提前8年布局,在等待最后的一鸣惊人?

如果按照主流的行业分析角度,大概就是风口来了,浏览器必然变得更有价值,这种事后诸葛的论调。

但我的看法是,真的是运气。

说公司的例子有些抽象,再说一下个体的案例。当前内容风口正在流行,文字内容、短视频内容、直播内容相继崛起,于是出现了很多网红,而且他们还一直活跃。

为什么傅园慧火一把就消失了,而其他网红们却能持续下去?

原因在于积累。

傅园慧并没有在表演领域有所积累,因此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关注,注定昙花一现,而其他网红们各个都能说唱逗乐,此前要么在线下做过非常多的表演,要么就是在PC时代的直播室就已经历练,总之有着非常多的积累。

难道这么多网红都是想着有一天内容风口到来,都知道自己再过几年就要发财了,所以才要提前历练自己吗?

运气,还是运气。

3分靠打拼,7分天注定。

对于行业来说,有些东西出现是必然,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必然性,这或许也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听了这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道理只是在教你如何努力,但不会告诉你方向,而你很早就已经选错了方向,浪费掉了太多时间,最终才发现回头已无岸。

于是最终,你需要喝更多的鸡汤,才能让你坚持走完这一生。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发言者”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