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渗入内容产业链 让移动视频的风口“均匀吹过”

来源:A5专栏 时间:2017-06-30

如你所知,判断一种内容形式是否成熟到产业链规模,标准大概有三:主流化,专业化和垂直化。一一对应,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移动视频,无疑即将迎来全盛时期。

在去年井喷式增长之后,今年移动视频行业迎来了巨头混战,各平台对优质资源的扶持与争夺也培育出如下常识:内容创作者正从孤军奋战投向组织环抱;从泛娱乐的集体狂欢转向更具商业价值的垂直领域;创作者不再均匀分摊时间成本,对平台的选择出现更多偏好,等等。

然而,上述常识均来自创作者一端,易被忽视的平台趋势是:至少在头部平台搭建的共赢机制里,移动视频产业链的上下游界面似乎已日趋模糊:平台方正试图完成身份切换,浮向生态链上游,尝试更多上下游角色和线上线下模式的新玩法——他们想直接扎进创作者队伍中,尤其致力于扶持那些直觉里“偏居一隅”的非一线城市创作者。最近一下科技(秒拍,一直播,小咖秀的母公司)最新一座移动视频创作基地就落地西安,希望凭借自己的产品矩阵扶持当地创作者,其前两座基地分别落于上海和成都。

嗯,尽管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消弭了信息不对称,但必须承认,任何一种新兴内容样态的产业成熟,势必遵循从一线城市向其他区域的扩散——当然,在我看来,倘若这种内容样态势必进入主流,那么平台只是加速了扩散过程——毕竟谁都知道,短视频的崛起,本就是对时代的一次顺势而为,这是个不可逆的过程。

“边角料”的逆袭

今年一季度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国内移动视频行业月度用户总规模向10亿挺进,短视频同比增长率高达58%;今年3月移动视频应用排名中,秒拍以2.76亿月覆盖用户数和5877万日均用户覆盖数,排在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和优酷视频之后,仅位列整个移动端视频应用第四位,这让不少“长视频”从业者感到不安——毕竟就在两三年前,在他们眼中,短视频还充当着长视频“边角料”的角色。

但他们也许不曾想过,在一个时间高度碎片化的时代,其实就像一下科技副总裁景梁所言:“90分钟的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1000分钟电视剧是一种艺术形式,5分钟的微剧微综艺也是一种独立艺术形式,过去拍电影的瞧不上拍电视剧的,拍电视剧的瞧不上拍网剧的,但前几天冯小刚宣布拍网剧了,周星驰也来拍网剧了,用不了太久也会有知名导演来拍微剧。拍好90分钟的电影是一种本事,但能在三五分钟内艺术地展现一个故事那才是大本事。”

嗯,内容行业总会存在冗长的“鄙视链”,但“鄙视链”也总会被时代“理性缝合”:举个例子,因为难度高,唱美声的看不起唱通俗的,但后来当通俗唱法发展到如莎拉布莱曼这般天籁,演唱技巧性已不亚于美声时,帕瓦罗蒂们与通俗歌手同台演出也就司空见惯,鄙视链也自然解除。

另一方面,若你深谙人类信息史就会发现,内容载体的演变从来都会令“鄙视链”禁不起推敲:譬如,可录制技术改变了音乐,它意味着音乐必须变得更短,旋律必须更精确,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商业录音机,其录制的音乐时长不到2分钟,几十年后录音设备能录制的音乐仍不超过四分半钟(虽技术早已进步,但今天一首歌也基本延续了这一时长),于是创作者努力缩短自己的作品——不觉得么?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短视频”,而今天,一首5分钟左右的歌曲,早已成为不由分说的主流。

某种意义上,将视频由长变短,正在重复相似的剧本。借助社交网络的裂变式传播,短视频已经成为如今最高频次的视频消费品类:微博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短视频在微博平台的播放量峰值达到23亿次,人均播放时长达到15.2分钟;秒拍数据也显示,目前秒拍的日播放量峰值已经在30亿次以上,超过了中国所有长视频网站日均播放量的总和——这意味着从商业角度,无论品牌植入还是电商导流,相比于长视频,短视频在变现效率上已优势显著。

你可以称之为“边角料”的逆袭,但我更想套用张瑞敏那句名言:没有“成功”的载体,只有“时代”的载体。

让风口“均匀吹过”

当然,载体变化也带来了内容标准的更迭,移动视频在创意,生产和传播等环节都与其他内容形式不太相同——无论哪个垂直领域(尤其是财经,科技等严肃领域),内容创作者都必须做到为移动端的社交化传播量身定制,在几分钟内把一个事说清楚,并且让用户愿意为这几分钟买单,而这都需要生产方式的重塑。

许多时候,这需要平台方在内容层面的扶持,尤其对于被信息鸿沟与资本鸿沟阻挡的非一线城市创作者,这种扶持显得格外重要——要知道,至少在今天,移动视频的发展仍谈不上均衡:在头部优秀创作者和机构中有近40%来自北京,30%来自上海和杭州,20%来自深圳和广州,剩下分散在其他城市。而一下科技全国区域布局就试图弥合这种不平衡状态,让移动视频这一风口的风速均匀吹过。

根据官方介绍:移动视频创作基地是一下科技联合地方传媒机构和孵化空间为内容创业者提供的孵化成长平台,希望通过为初创视频团队提供场地,设备,培训,媒体等服务,促进当地文创事业发展,加速媒体融合转型。具体到西安移动视频创作基地的扶持政策,他们会为内容创作者提供诸如巡回公开课,行业报告,扶持计划和投融资服务等运营支持。

可以预计,基地的建成能在很大程度上让陕西的移动视频速度同步于一线城市。毕竟较早前的成都基地已交出一份非常不错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已有近50家视频机构申请成都移动视频创作者基地;首批6个视频创作团队已于5月26日入驻,涵盖了文创,情感,娱乐等多个垂直领域;有近150家川渝视频机构使用秒拍创作者平台,每周上传1500余条视频内容;更值得一提的是,秒拍建立了“川渝作者原创”榜单,这是国内首家移动视频区域性榜单。

西安很可能会复制上述成绩单。

众所周知,千禧年后,陕西地区一直处于能源经济增长的缓冲之中,相应产业发展不完善。但好消息是,情况正在转变,尤其在曲江新区,整个创业环境正在飞速改善,西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西安2017年一季度新增企业5.2万家,同比增长102%。这座被高校环绕的古城,看起来正变得年轻,尤其在内容领域,不可比拟的文化积淀,很可能让西安成为一座尚待挖掘的内容富矿。

将“风口”吹散

而在我个人看来,平台方给予创作者的全方位扶持(尤其是内容上),对于垂直类移动视频的整体发展将大有益处。

事实上,从泛娱乐向各垂直领域的转变,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信息简史,你知道的任何内容载体都没有脱离这个路径,短视频亦如此,相比于泛娱乐,垂直领域拥有更强的商业转化能力。

但这也意味着制作难度的高企,垂直短视频有着比娱乐搞笑更复杂的制作门槛(让人汲取知识总比让人笑有难度),譬如我所在的科技领域,当短视频风口来临,也有一些同行(很多是在文字上陷入同质化的)试图转型,最终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们发现,写脚本不是写文章,摆弄器材远比敲击键盘复杂。

而在我看来,线下创作基地则可以让不同领域的创作者“抱团取经”,且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资源共享,真正做到让有价值的创意落地,而这或许也是平台渗入内容产业链上游的初衷。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对创作者最大化的扶持,很多时候来自这一市场的领跑者,移动视频亦如此——创作基地的依次落地延续了一下科技一贯的扶持力度。2015年底,他们便联合新浪微博拨出1亿美金扶持移动视频创业;去年11月又拿出10亿人民币做短视频领域投资布局,用户分成和内容引进,打造短视频上下游产业链。而连同成立全国各地区创作者基地,启动“秒拍创作者平台”,上线“秒拍惠”等优惠活动,发布每月各类移动视频榜单,上线6S前贴片广告等举措,他们看起来已将扶持内容创业视作平台责任。

而我相信,平台通过参与产业链的塑造,短视频的风口也将逐渐“吹散”——因为,当它变得像音乐一样主流,也就不存在所谓“风口”了。

李北辰/文(科技自媒体,致力于用文字优雅的文章,为您提供谈资与见识;微信公号:李北辰)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