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青春,创享未来”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在中山火炬开发区举行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8-10-12

10月11日,《燃烧青春,创享未来》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在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中山火炬开发区”)举行。作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中山火炬开发区通过本次活动,对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铸造创新创业新高地作出了更进一步的诠释。

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山火炬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山火炬开发区创新创业中心、中山火炬开发区孵化器联盟协办,苏州火炬孵化集团、中山火炬创客邦承办。火炬区党工委委员林子平、火炬区管委会副主任降呷、火炬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李秋平、火炬区管委会副调研员王悦、火炬区经科局局长助理黄省志、火炬区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全博等领导出席现场。

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10月9日已拉开帷幕,主题为“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山火炬开发区举办了本次高峰论坛,旨在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聚集整合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支持,搭建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

中山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林子平在峰会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火炬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筑巢引凤,旨在为开发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越来越好的平台,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吸引更多人才到此创业,助推开发区双创工作成效更进一步发展。

而近年来,中山火炬开发区孵化器建设成果亦是有目共睹。中山火炬开发区经科局局长助理黄省志表示,目前开发区内拥有市级以上孵化器及众创空间达19家,其中国家级4家,毕业企业超过200多家,开发区将在孵化器建设方面持续努力探索具有开发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作为开发区本次“双创周”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此次论坛邀请了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胡品平、火炬孵化集团联合创始人季凤、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周怀峰、鹰派学院创始人麦客、广州中菁汇投资联合创始人张宝华、中国火炬国家级创业导师刘恩国等嘉宾,围绕孵化器行业的相关主题,为现场观众进行了精彩演讲及议题讨论。

当时间追溯到2015年,总理在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与创客们边喝咖啡边交流,至此拉开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盛宴序幕。“让创业者不再孤立无援”的信念,也催生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当前,全国众创空间数量已超过57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4000家,中央企业搭建的创新创业平台超过970个,创业投资机构超过3500家,资金管理规模近2万亿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更亟需进一步优化升级。

对此,周怀峰认为,对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来说,服务是其本质,在孵企业则是核心,科技含量为灵魂,尤其要对孵化服务、孵化企业进行优化升级。“做孵化器与众创空间存活皆是不易,不妨将其当做一家企业进行经营,要孵化其他企业,首先要自己找到生存办法,最终要成长为能生产科技企业的主体,即企业的生产者,此外,科技企业孵化器还要孵化技术、制度、企业家、企业网络。”周怀峰谈到,孵化器与众创空间都要把自身服务做好,才能把创新创业者带入资源的社会网络,从而更好地帮助孵化企业成长。

“在中国科技领域双创升级版中,只有孵化载体的产业、服务升级才能真正达到双创升级。”刘恩国如是说。

针对如何做好孵化载体的专业性,张宝华提到,载体本身要具备低成本孵化空间,具备专业的大批量产业资源以及专业运营团队,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回归于当前的时代潮流,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智能制造,已经日益渗透社会发展的各层级,并在创新创业领域掀起新浪潮。论坛现场,鹰派学院创始人麦客为观众解码《智能制造创业投资风向标》,解读智能制造的主要创业投资机遇、十大重点突破领域等内容。

事实上,经过几年发展,全国的创新创业已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机制”的跨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苏州火炬孵化集团在这一领域亦有备受瞩目的成绩单。该集团旗下品牌—创客邦,诞生于2012年,2015年荣获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资质认定,目前,创客邦已完成五区百城布局城市建设了70+创业孵化载体,孵化面积已超出200000平米,在孵创业项目5000+,累计投资项目多达600+,创业项目估值总额超过百亿。

对此,在当天的《双创载体如何特色升级》圆桌论坛中,火炬孵化集团联合创始人季凤认为,目前创新创业的发展已经来到下半场跑道,为打造双创升级版,迎合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孵化器发展需要向产业化转型,中山可以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加强对孵化器建设的扶持力度,做好转型升级工作。

胡品平则指出,当前,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催生培育了众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新型研发机构,下一阶段,中山火炬开发区应当抓住大湾区建设机遇,建立符合当前国际人才发展的创业载体、环境、服务,借鉴国际企业孵化器的成功经验, 借助境外孵化机构的服务,完善自身的孵化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国际化服务水平,逐渐建立完善的全球孵化网络,链接海内外优势资源,引领孵化器走出国门。

项目推荐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