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决定对持有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私有化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
消息一出,引起了资本市场和行业的关注。就在当天,汉能创始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腾讯《财约你》栏目专访中,对这一决定做了进一步阐释。
他坦言,当前决定回归A股,是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是为了响应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号召,是对中国有信心,也是对汉能有信心。
李河君说:“我们等于每股不低于5港元要约,我们总股本420亿股,我们自己觉得我们股票肯定超过2100亿市值。”
消息一出,引发业界热议。停牌前,汉能薄膜发电股价为3.91港元,总市值1647.98亿港元。这次私有化,汉能认为自己的股票肯定超过2100亿市值。
汉能信心的源头,或许就在李河君笃信那句话里,“势在天地同力,势去英雄不自由。”当好时机来到时,天地都会为你出力,而如果时运不济,英雄也会身不由己。汉能认为,现在恰好有大势,可以借势直上青云。
财报、业务双丰收,硬实力是最大底气
上市公司私有化,必须有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发展信心支撑。分析汉能停牌至今的财务状况,不得不承认,汉能确实有信心和底气来完成私有化的目标。
汉能薄膜2018年发布的中期财报显示,今年上市公司业务呈现爆发性增长,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4亿港元,同比增长约615%,净利润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近30倍。创下历史最佳半年业绩纪录。财报显示,截至8月27日,公司从客户收到168亿港元,现金余额达到68亿港元。
而这样的优秀表现,来自于汉能多年来在业务和技术上的耕耘。2015年初,汉能薄膜因为被恶意做空而停牌,但汉能并没有就此气馁,而是加快了产品研发和新战略布局。
2016年7月,汉能发布了4款太阳能汽车,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2017年,汉能薄膜将太阳能技术应用于摩拜等共享单车;同年4月发布了薄膜太阳能建材“汉瓦”;并推出太阳能发电包、发电纸等移动能源产品;2018年,汉能又发布了颠覆传统建筑行业的“汉墙”发电墙。
此外,汉能也由传统的光伏产品制造型企业,转型成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高科技+能源”公司。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及地方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与第三方投资者均看好移动能源的发展前景,共同出资成立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公司。由汉能薄膜实施“交钥匙工程”,将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装备及整线生产线的研发、设计、销售及交付,及相应的技术服务,应用于各个地方移动产业园,为其交付全套的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装备产线,如今这一模式已经进入收获期。
对企业来说,即便想要借势,自身也要有足够的实力,就像大鹏可以直上九霄,而麻雀只能在屋顶盘旋。全新的业务模式,保证了汉能未来将继续拥有良好现金流,也成为汉能私有化借势的最大底气。
薄膜太阳能龙头回归,抓住清洁能源的中国机遇
在接受腾讯采访时,李河君曾经表示:汉能历来是剑走偏锋,跟别人不太一样。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汉能一直遭受质疑,却无法解释汉能为何能不断成长。
其实,后者得益于汉能抓时机的能力,对未来机会的良好预判,在很多人眼中往往便是剑走偏锋。从成立至今,汉能往往在别人难以发现的地方抓住机遇,从水电站到薄膜太阳能行业都是如此。这一次也不例外,汉能选择在此时对回归A股,看似出人意料,实际上恰逢其时。
首先,从政策层面来讲,国家对民营经济坚定不移的支持,是汉能“回家”背后的最大的大势。今年10月20日, 总书记在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
总书记的言论,为汉能等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吃下了定心丸。在李河君所看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时期,民营企业将迎来更多机会,汉能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大势。正如汉能一直以来强调的,国运则我运。回归A股,将让汉能更好地把握这些机会。
其次,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回归A股有利于更多投资者认识汉能的价值。从成立之后,汉能一直秉持着实业报国的理念,通过多年的耕耘,以及对海外技术的并购升级,实现了薄膜太阳能技术、装备、制造的快速国产化。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内地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认可汉能、看得懂汉能。而汉能开创的移动能源产业,也处在爆发前夕,汉能未来将迎来爆发性增长。回归A股,可以让更多投资者认识到汉能的价值。
而2100亿的估值,既来自于汉能本身的技术自信,也来自于国内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强大的产业优势支撑。大势将至,汉能正是抢先看到了种种预兆,才会选择在此时回家。
我们有理由相信,回归后的汉能,有可能在A股市场重写新的故事。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