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上全域流量背书,百度能分小程序一杯羹否?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8-12-14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圣经》新约

临近年底,上线数月的百度智能小程序却没能迎来期待中的爆发,反倒像华北此时的天空般灰暗低沉,不知是在酝酿什么,还是单纯的雾霾爆表。反观微信小程序,上线两年以来,虽不断有唱衰之声,却实实在在引发了一波全民创业,拿今年大火的社区团购举例子,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行业头部玩家融资总额就突破了30亿大关,而这一切还是发生在被称为“资本寒冬”的2018年,两相对比不禁诱人深思。

“生不逢时”还是“命中注定”?

回到2013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彼时百度正式推出了小程序的“祖师爷”——百度轻应用,主打“无需下载,即搜即用”,同时支持接入第三方服务接口,打通O2O通道。讽刺的是,如今将这些理念发扬光大的却是竞争对手微信小程序。

如果说曾经的轻应用没能激起浪花,是因为APP时代方兴未艾,所谓“生不逢时”情有可原,那么智能小程序登场之时,可以说小程序生态已趋于成熟,而百度也已在移动端站稳脚跟,此次携智能小程序卷土重来,意在将其打造为“互联网基础设施”,为此不惜献上流量分发的蛋糕,又祭出了开源生态的玩法,志在参与重新瓜分小程序市场,如果再次折戟恐怕只能认命了。

百度的“阿克琉斯之踵”

百度的老本行是带有强工具属性的搜索,在浏览器web时代凭借竞价排名和贴片广告为百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却也成为了百度走不出的“舒适区域”,一方面“黑五类”势力开出的价码太过诱人,另一方面太过安逸而不思求变,使得百度在快速迭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渐式微。

反观对面的腾讯,在经历“3Q大战”之后,清醒的意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此后的产品思路也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专注C端,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同时依靠投资建筑了庞杂的生态壁垒,逐步建成了“大而不倒”的商业帝国。

“开源”遇上“封闭”,谁更适合这个时代?

可直接运行在第三方APP,并且可通过网页分享到朋友圈,百度智能小程序显然要比“温室花园”中的微信小程序开放太多,然而开放和封闭孰优孰劣却并不是一个定数。拿iOS和安卓举例子,开源的安卓虽然可自由定制,然而过于开放也导致了安卓的碎片化,相比封闭且对应用严格规范的iOS,不仅无法留住优质的APP和开发者,还给用户留下了体验糟糕的刻板印象。

说回小程序,微信自成一体的封闭生态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小程序的繁荣,却也不无局限,因此百度从“开源”切入,恰好可以弥补微信小程序的缺位之处,正如放弃了社交的支付宝小程序深耕B端一样,开放也正是写在百度基因里的优势,配合擅长的大数据和流量分发,可以精准的将小程序分发匹配到各种应用场景,可以轻松兼顾C端和B端用户。

如今小程序总量已达到百万级别,新玩家如果缺乏流量分发的扶持,实在很难挑战早已划地为圈的老玩家,而微信却近乎偏执的不做小程序分发(小程序上线之初甚至不支持模糊搜索),对于晚入局的开发者来说,谁更加友好不用多说。

用全域流量背书,是百度的自我救赎吗?

公开数据显示,百度每天有60亿次搜索响应,手百用户近7亿,DAU也已破亿,而百度智能小程序的一个特点就是一次开发即可运行在包括地图、贴吧、网盘等百度系和合作伙伴的APP上,累计下来流量总和不下千亿。而此次百度推出智能小程序时,承诺将开放全域流量给智能小程序,究竟是抢占市场的无奈之举,还是百度悔罪的自我救赎,都可谓诚意满满了。

目前百度已开放手百搜索、信息流、个人主页回访和首页下拉四大入口,公测的数据证实了智能小程序的潜力:贴吧和爱奇艺智能小程序上线之后,极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上亿用户,用户平均使用时间也远高于网页版。

不过,百度的流量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虽然在抢票、旅游攻略和企业展示等场景有天然优势,但一旦触及支付、信用和社交的场景时又会显得力不从心,智能小程序究竟能不能“拯救”百度也只能打个问号,但它已经证明了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如何选择显然是对百度和开发者智慧的考验。

本文由天店通原创发布。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项目推荐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