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隐私权限保护或成3·15热点,腾讯手机管家发布《报告》谈手机信息安全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9-03-15

每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前后,诸多消费陷阱会浮出水面,让用户在了解骗局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今年3·15晚会以“信用让消费更放心”为主题,揭露行业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其中手机隐私和APP权限直接关系着用户财产安全。此前,曾有用户爆料使用某金融APP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在金融理财软件大行其道时,用户使用时如何保障隐私安全?

近日,腾讯手机管家发布了《金融理财APP仿冒与隐私获取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露了当前五类金融理财APP,借款贷款、银行、投资理财、股票基金和记账类软件存在的病毒感染、恶意仿冒和窃取隐私现象;并针对用户可能会遭遇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保障用户手机和财产安全。

金融理财类APP混杂“李鬼”,41.77%存在隐私窃取风险

在大家使用金融理财类APP完成转账、买卖基金/股票时,一些不法分子会趁机在这些APP内植入木马病毒。《报告》显示,银行类APP病毒感染比例最高,达48.86%;其次是基金股票和投资理财,比例分别是20.25%和14.35%。而感染了木马病毒的金融理财类软件中,41.77%会盗取用户隐私信息,12.24%会肆意推广流氓软件,11.39%会推销虚假贷款信息。

(图:银行类软件感染病毒比例最高,盗取隐私是最主要风险行为)

用户的手机是如何感染上木马病毒的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误装了仿冒APP。这些仿冒APP与正规APP的名称和logo相似,用户很难区分,因而极易上当受骗。根据《报告》,全国393万用户的手机里装有仿冒软件;其中借贷软件“融360”被仿冒的次数最多,达到了21016次;“(仿)中国农业银行”软件感染了人数最多,已有755509人受到影响。

因此,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杨启波建议,大家在下载金融理财类APP时,务必通过应用宝等正规渠道,以免手机感染木马病毒或者误装仿冒软件;同时大家可以使用腾讯手机管家进行病毒查杀。目前腾讯手机管家依托腾讯自研的AI反病毒引擎TRP-AI和自研杀毒引擎TAV,已精准查杀五类金融理财类病毒软件,保障用户的手机安全。

(图:腾讯手机管家精准查杀五类金融理财恶意软件)

投资理财类APP平均获取17.2项隐私权限,用户使用软件务必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众所周知,使用APP时需要对相关隐私信息进行授权,但不法分子却可能利用隐私权限进行诈骗。根据腾讯手机管家与腾讯社会研究中心、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18年度网络隐私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Android端所有APP均会不同程度获取手机隐私权限,其中“读取联系人”、“读取短/彩信”和“读取通话记录”被获取的比例最高,分别为72.9%、62.7%和40.7%。

投资理财类APP则是获取权限最多的类型,平均获取17.2项手机权限。在各项权限中,理财类APP获取“读取存储设备”和“应用列表”最多,分别为94.9%和93.2%。一旦用户的姓名、手机号和身份证等信息被曝光,这些信息将可能被贩卖给不法分子,随后不法分子将展开骚扰和诈骗活动等,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和财产安全。

(图:投资理财类APP获取手机隐私权限最多)

为此,腾讯手机管家的安全专家杨启波提醒用户提高警惕,不随意给手机APP授权隐私权限、不随便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等;针对信息泄露后,不法分子拨打的“假冒公检法”等诈骗电话,用户可以通过腾讯手机管家进行智能识别,以免上当受骗。

图片5.png

(《报告》链接:https://m.qq.com/security_lab/news_detail_492.html)

近年来,手机软件恶意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前工信部曾曝光了43款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恶意软件。此次腾讯手机管家发布《金融理财APP仿冒与隐私获取数据报告》,也正是基于当下手机应用市场中出现的病毒软件、仿冒软件以及手机APP权限获取不当等现状,进行深度曝光,帮助广大用户识别诈骗风险,安全使用手机。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