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卫星上天是作秀?这样的“秀”真该再多一些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0-09-17

B站一直被称作“小破站”,是因为它穷而且小众,不过随着B站走上商业化道路频频出圈,“小破站”倒不再像是对B站恰如其分的形容,而变成了一种标志性的爱称。

最近小破站又干了一件出圈的大事:9月15日,“哔哩哔哩视频卫星”由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也是中国首个由互联网公司定制、用于科普传播的视频遥感卫星。

此消息一出,B站用户沸腾了,弹幕中的惊喜之情像是要溢出屏幕一般,各种媒体也是争相报道,B站继“后浪”出圈之后再次成为焦点。

但在高度关注之中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因为这颗卫星实际上是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而B站只是买下了这颗卫星的“冠名权”,成本其实并不像真的制作一颗卫星那么高,但是收获的关注度却仿佛B站真的自己研发出了一颗成功上天的卫星一般,故而有媒体表示这“本质上是一场秀”。

不能说这样的评价有何不妥,“秀”这种评价本质上是不带倾向性的,但如果哪个公司的项目被这样评价,还是容易让人往负面的方向去联想。

然而B站此次的秀其实是有实际效用的: 这颗卫星会在距地面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俯视地球、观测天体,其数据和图像将会被制作成科普视频在B站定期更新,这无疑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

B站此次的行为与卫星互联网相关,如果这真的是场秀,那么这样的秀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应该再多一些才好。

所谓卫星互联网,就是将多颗卫星组成可以进行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型卫星系统,组网之后提供天基高速互联网介入服务。当接收到地面设备的申请,就可以为其提供网络连接服务,尤其是地面上的互联网无法覆盖到的偏远地区。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对卫星通信网络的互联网化研究就已开始,许多美国公司提出相关方案,其中包括一度非常出名的铱星系统。可惜的是在发射66颗卫星后,铱星公司因市场冷落及庞大的研发与维护费用而破产,卫星互联网计划也归于沉寂。

其实说到底就是缺钱。所以卫星互联网走上商业化道路特别重要,因为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但是想要普及不能只有好的想法,资金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喜的是,已经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可以看到近年来许多互联网大佬都热衷于此。埃隆·马斯克在2015年提出的“星链”计划,是用4.2万颗卫星来取代地面上的传统通信设施,为全球提供低价高速的卫星宽带服务;杰夫·贝佐斯的“柯伊伯项目”是由3236颗低地轨道卫星组成太空卫星网络,旨在为全球缺乏高速宽带互联网服务的人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这些都是非常棒的商业与卫星技术结合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起码这些计划都还在继续,没有像铱星公司的卫星互联网计划那样沉寂下去。

卫星互联网对于全球网络的发展进程极其重要。 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现在全世界仍有57%的人口未实现互联网连接,无法享受手机通信和上网体验,而互联网仅仅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20%,因此卫星互联网是一种很有效的补充方案。

所以说卫星互联网商业化十分必要:只有企业和科技公司进行商业化合作,加快卫星互联网的商用进程,才可能进一步推动相关技术发展。

此次B站与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在中国卫星互联网领域尚属首次,有了这个先例,相信其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会跟进,再加上5G技术的高速发展,未来人类实现网络无死角覆盖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大。文/东方亦落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