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下场对抗名创优品 阿里的焦虑感在发作

来源:A5用户投稿 时间:2020-10-10

最近,阿里不少动作在行业内引起较大关注。

前有贝壳上市,阿里推出天猫房产;后有名创优品计划上市,阿里趁势为淘宝特价版推出线下1元店。10月8日,据媒体报道阿里淘宝特价版将于10月9日在上海推出首家“1元更香体验店”,并计划3年内在全国开业至少1000家“1元店”。

从阿里一贯的布局策略来看,这一动作同样也反映出阿里布局的敏锐性跟警惕性。进入2020年,我们看到阿里不少动作都有点防患的意识,在阿里频频出击的背后,体量庞大的大象难道也有所焦虑?

亲自下场对抗名创优品,借一元店阿里完成新零售布局最后一环

一提到新零售,就不得不提到阿里的马云。2016年,在云栖大会上马云第一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四年过去,阿里新零售已形成包括淘宝、天猫、盒马、饿了么、口碑、支付宝等多端在内的立体网络,广泛覆盖各种消费场景。从阿里布局新零售的动作来看,要么是选择战略投资,要么是选择亲自入局。

这次阿里在线下开设一元体验店正面抗衡名创优品也并非没有征兆。据悉在名创优品递交招股书的当天,阿里对外宣布淘宝特价版将持续加大厂货补贴力度,并宣布淘宝特价版推出“一元更香节”,10月10日起,超过1亿件厂货全部1元包邮。

在线上阿里已对名创优品发起了一轮补贴进攻,在线下阿里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流量入口。在线下改造完银泰百货、高鑫零售后,线下十元店布局也是阿里布局新零售的最后一环。

在开设一元店之前,原本阿里有可能投资并购名创优品完成业务闭环,但因错过投资并且腾讯成为名创优品股东之后,阿里与名创优品也变成“敌对”关系。随着腾讯系的名创优品上市,阿里也迅速做出回应,决定亲自下场正面交锋,反映出了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战略和执行能力。

在短短的时间内,阿里在线上跟线下都对名创优品形成了一轮强有力的进攻,这也让不少业内人士惊呼,阿里的动作实在太快了。在这些大动作背后,是否也透露出阿里的一丝焦虑?

入局狙击名创优品背后,阿里在新零售上的“焦虑感”增加

今年以来,阿里不少动作都有具体的对标对象。例如在房产领域推天猫房产对标贝壳,飞猪推百亿补贴对标携程,这次为淘宝特价版亲自下场做一元店也是剑指名创优品。

此前,名创优品的长期PR策略就是蹭马云的热度,其创始人叶国富曾diss马云不懂新零售,如今却迎来了阿里逍遥子的还击。在还击背后,阿里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一、名创优品上市一旦股价走高,对阿里的下沉零售恐带来威胁

9月24日,名创优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1亿美元。在招股书中,名创优品标榜是一家“生活方式产品零售商”,靠低价产品在线下零售市场吸引络绎不绝的人群进来“买买买”,同时背后还有腾讯撑腰,阿里自然也要考量对名创优品的防患。

阿里短时间内在线上跟线下都有针对名创优品的动作,表面上是完成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最后一环,实则是它要做好下沉零售的防御。根据QuestMobile报告显示,我国下沉市场用户规模超6亿。这么庞大的用户规模,阿里线上线下都要抓住这波用户,线下零售商的崛起壮大自然也会成为阿里的竞争对手。

一旦名创优品顺利赴美上市,按IPO发行价区间的最高端,名创优品的估值将达到101.8亿美元。如果上市后股价不断走高,又是一家市值千亿对手出现,阿里有必要防患于未然。目前阿里主打的C2M线上对标京东京喜,线下对标名创优品等,目前来看阿里的C2M并未能拉开较大竞争壁垒,这或许也是阿里针对名创优品的动作会这么迅速的原因。

二、除了京东跟拼多多之外,阿里在新零售面临更多竞争对手

上一季度,阿里的核心业务收入占总体的87%,其他业务收入占总体的13%。以具体业务划分,阿里的核心收入来源依旧是中国商业零售业务。其中,电商业务为阿里贡献的收入仍然是最高的,但在这个领域京东跟拼多多对阿里的威胁都在加大。

从上个季度营收增速来看,京东营收同比增长33.8%;阿里巴巴营收同比增长34%;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长67%。二季度京东把阿里的市场份额抢了一些,这或许也是京东营收重回30%增速的关键。

除了电商领域面对京东跟拼多多之外,在新零售领域阿里面临更多竞争对手,尤其是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来势汹汹。在美团市值超过1000亿美金之后,阿里明显有点慌了,据科技为先报道现在阿里内部已将美团看作是最大的对手。

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美团拥有很高频的用户场景触达能力,对那些触频比较低的产品,都有着降维打击的能力,这也是阿里对此有所忌惮的。目前美团现在大部分业务都是对标阿里,在线下零售领域积极布局同城零售,这也是美团的优势所在,这也是阿里在新零售端有更多动作原因。

对于阿里来说,在新零售上的任何一环都将会影响到它的零售业务营收表现,线下开1元店除了是抗衡名创优品之外,实则也是阿里必须进一步筑高其护城河,只要守住新零售这条护城河,阿里才能在业绩层面有上涨的动力。

三、阿里仍然焦虑流量,线上跟线下拓渠道获客都不敢松懈

在阿里崛起过程中,用户规模是一个很关键的数据指标。在电商领域,阿里能处于绝对性地位,归功于他手握B端商户和电商基础设施,在这两个领域树立足够高的护城河。然而随着电商快速发展,像物流之类基础设施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阿里在这方面的优势并不够凸显。

随着阿里的竞争核心从后端流量变现,变成了获取流量本身,要想一直巩固电商优势,用户流量对阿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流量方面,阿里缺乏C端基因,在社交、搜索、短视频等流量平台都没有成功推出自己的平台。流量先天不足,这就导致阿里只能在外部靠收购或者投资来获取流量,入股微博跟小红书就是有这样的目的。

在线下零售,阿里要么通过投资,要么选择自己去做来拓宽渠道为线下导流。近几年,阿里主推的新零售策略也是在挖掘线下流量增长。但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阿里对流量的渴求都非常大,焦虑流量的它只能不断通过投资或布局来弥补短板。

从阿里正面入局在线下开设一元体验店来看,表面上是狙击名创优品,但实则其实是将目标放在腾讯系身上。虽说在核心业务上分属不同赛道,但在新零售赛道,阿里系却与腾讯系竞争格外焦灼。

腾讯系与阿里系在新零售领域触角互伸,大象起舞后续承压?

作为互联网行业双强,阿里与腾讯既有惺惺相惜的一面,但同时两家公司的竞争却丝毫也没停下来,甚至近两年双方的业务触角都杀入腹地。

在新零售领域,阿里与腾讯的竞争一直很焦灼。虽说腾讯没有电商基因,但它却借智慧零售战略为零售商进行赋能,提供相应的工具,提供赋能企业,依托微信积极打造社交电商,提升微信支付的渗透率以及为自己创造更丰富的场景。在这个层面,腾讯的智慧零售与阿里的新零售形成掣肘。

在电商和直播领域,腾讯系的京东和快手直播紧追淘宝及淘宝直播,还有本地零售里的美团与阿里饿了么。从这个层面来看,阿里与腾讯在新零售领域的竞争涉及到不少重要市场。

在投资领域,腾讯跟阿里每年都有不少的出手动作。据桔子IT报道:阿里布局最深的五大行业是企业服务、文娱传媒、电子商务、金融和本地生活。腾讯布局最深的五大行业是文娱传媒、游戏、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和金融。从投资布局来看,腾讯跟阿里有不少交集。

在投资回报上,腾讯显然要比阿里更胜一筹。腾讯将手头上的利润再次投资到各行各业最顶级公司,像京东、美团点评,拼多多, 哔哩哔哩,快手,小红书,好大夫,滴滴,特斯拉等,这些投资不但加大了腾讯的壁垒,同时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反观阿里的投资都是强调对这些公司的掌控,相对腾讯来说阿里系战略投资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抢眼,不论是饿了么、高德、微博等都未能像腾讯带来较大的回报。随着腾讯系的公司已经在中国互联网中成功霸榜,腾讯系的公司越来越强,一定程度上也在影响阿里的地位。

在核心业务之外,阿里跟腾讯都希望通过新零售去抢占更多的支付场景,提升自己的支付渗透率,同时通过布局相应的公司,获得相应的投资或者并购的收益。这也是为何,阿里在互联网房产领域投资易居以及推出天猫房产来抗衡贝壳,近期在线下零售这边阿里选择做线下一元店去对抗腾讯系的名创优品。

在这些动作背后,阿里不仅仅要防着腾讯系的公司,更为重要的是它也要盯着腾讯的一举一动。可以预见到的是,腾讯跟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双方都会通过战略布局来进一步丰富跟完善他们的生态,在阿里动作频频背后,我们也看到这家巨头肩上的重担在加大。

本文来源:美股研究社(mei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美国科技股和中概股,对美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项目推荐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