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始祖易果生鲜破产重组 抱天猫大腿居然也玩儿完

来源:晓程序观察 时间:2020-10-28

曾背靠阿里,叱咤一时的国内首个生鲜电商品牌易果生鲜,辉煌过后,只留下破产重组的结局。

10月15日在易果生鲜CEO张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目前正在重组过程中,并且已经确定了重组方。

在宣布破产重组前,易果生鲜的财账“窟窿”就已经开始填不上了。根据“破产审查案件”裁定文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易果集团旗下:易果生鲜、云象供应链、安鲜达共三家公司总负债23亿元。

事实上,作为老牌的生鲜电商,易果生鲜曾经风光无限,别的不说,易果曾先后获得阿里、苏宁。KKR投资等知名企业的7轮融资,累积融资超过59.3亿元。

在生鲜电商风口爆发的背景下,高额融资或许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易果生鲜表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在于,自2013年起,阿里巴巴集团曾先后四轮参与易果融资,易果也获得了天猫超市的独家运营权。

也就是说,天猫超市中所有流量都自然而然的导流给了易果,从这可是赛道里的其他选手梦寐以求的“大腿”, 有了天猫的渠道,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易果集团达到了巅峰,GMV高达100亿,较2016财年披露的36亿元增长了178%。

这就不禁让人疑惑,已经抱住天猫“大腿”的易果生鲜,为何如今却落得如此结局?

1

盒马崛起,易果成“弃子”

作为一家C端的生鲜电商,易果在这条赛道里摸爬滚打的十几年里,干的最对也是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是背靠了阿里这棵大树。

为什么这么说?这还得从易果接受阿里的融资说起。

2013年,易果获得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A轮战略投资;

2014年,阿里巴巴联合云峰基金进行B轮投资;

2016年,易果再获阿里巴巴领投的C轮投资;

2017年8月,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出资3亿美元投资易果。

在一次又一次的融资下,阿里的势力一点点的渗透进来,截止目前,公开数据显示,阿里系总持股超过38%,这也就意味着,易果可能要“改姓”了。

在易果宣布破产重组之时,根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易果生鲜订单有九成来自于天猫超市,呈现出高度的依赖性。慢慢沦为天猫单纯的附属品,易果命运的转折发生在盒马崛起之后,易果逐渐开始从消费者视野里“消失”。

2015年,阿里孵化的盒马鲜生成立,相比于易果这个“外姓人”,阿里当然更加器重盒马,短短几年内就开出上百家门店,而随着盒马的崛起,也渐渐取代了易果,甚至在在几年时间内发展成了独立的事业部。

据悉,易果生鲜大多采取中心仓模式运营,也就是从哪个大仓库直接配送至最终客户手中 。盒马再次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发展为了“店仓一体”模式,用户不仅能“买”还能“逛”,同时辐射周围3-5km的用户,时间更快品类更多,同时更符合阿里提出的新零售概念,慢慢的,易果开始被边缘化甚至被取代。

也正因为如此,阿里在电商领域逐步转型。2018年12月,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将此前给予易果生鲜的天猫超市独家运营权变为了盒马。

在被“挤出局”后,易果开始从2C向2B发展,易果开始专注为包括盒马、大润发、饿了么等阿里平台提供生鲜供应链服务,也因此进一步加深了对阿里的依赖,但这几次转型却通通以失败告终。

直至今日,易果既失了天猫的“大腿”又没有跑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自2017年最后一轮融资后,便一直没有了新的融资进入,在不停烧钱的一轮一轮“自我拯救”和失败后,欠下了高达23亿的巨额债款。

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多次分析过生鲜电商这个赛道,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烧钱的赛道,没有巨头的力量几乎无法跑出一条通路,易果抱住天猫的大腿本身并没有错,抓住天猫意味着稳定的订单来源和收入,但易果的问题在于:并没有借巨头的力量发展自身,而是沦为了巨头的工具。

据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调查,除天猫超市渠道外,易果并没有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如今最接近用户的渠道,其APP也在2020年初便停止更新。

或许易果的失败也给了这个赛道的玩家们当头一棒,只顾抱大腿而没有生产出自己的竞争力,定会先被巨头淘汰,再被市场淘汰。

2

ofo:陨落始于巨头入股

上一个这样抱上了大腿,却难逃死亡命运的案例,是一个迅速崛起又迅速破灭的商业故事——ofo。

在经历了誓言改写全人类的出行方式,到傍上滴滴大腿,再到求滴滴收购,到最终销声匿迹,ofo只用了三年时间:崛起花了一年,和滴滴纠缠不休花了两年,即便曾经一度和滴滴蜜月期,也最终走向了无可挽回的局面。

在业内人士看来,ofo的陨落,始于滴滴入股。

众所周知,2016年9月滴滴参与ofo融资,正式杀入共享单车领域。在当时的戴威看来,滴滴无疑是命中贵人。除了给钱,滴滴还承诺会向ofo提供其他支持和资源。作为交换,滴滴要了一票否决权——这成为日后影响ofo命运的隐患。

一票否决权到手后,在滴滴入口的支持下,ofo在和摩拜的竞争中,稳住了脚步。滴滴的入股也一度让业界在这场共享单车双雄中,更加看好ofo。

随后爆出的消息,似乎也佐证了这样的看好:滴滴向ofo提出,可以拉上软银来一轮总额超过15亿美元的融资。更多钱和更多资源,ofo更稳了。

当然,滴滴也是有条件的,要ofo接受滴滴派出的几位核心管理人员。戴威同意了。

然而,戴威心心念念的15亿美元最终却成了空头支票。据知情人士透露,所有投资文件在2017年七八月份便已拟好,只待签字。与此同时,滴滴的高级副总裁付强、财务总监柳森森、开放平台负责南山等也按约入驻ofo,全面接手了运营、财务、市场预算等核心领域。而ofo则“背靠15亿美元融资”,制定了新的市场策略,开始大规模投放单车进行扩张,因此欠下巨额债款。

与此同时,滴滴以内部反腐等理由反复劝说,导致软银迟迟不签字。最终,大跃进的ofo开始陷入资金泥潭。

很难相信,这是一家具有多家巨头入股的明星创业公司:戴威先后让腾讯系的滴滴与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坐上了ofo董事会的重要席位。

然而,多巨头的加持,并没有让ofo顺风顺水,反而让一切变得更为复杂。

2017年10月,滴滴空降ofo的高管南山认为ofo在支付宝的入口无法导流,做主在微信上开通了小程序——由此引发了蚂蚁金服的不满。

这场矛盾以小程序下线、滴滴高管全体离职告终。敏感的投资人们从中嗅到了火药味。2018年初,ofo的早期投资人李立收到一封邮件,心情“彻底无语了”。邮件中告知:ofo早期股东朱啸虎已将手上股份及一票否决权转让给阿里,包括李立在内的所有投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阿里将有能力在ofo的重大决策上与滴滴分庭抗礼,而两者的阵营决定了谁都不会允许对方成为最后的赢家。“阿里入局的那一刻,这个事情就没法做了。我们都看到了结局。”

这样的长线矛盾,在2018年11月中下旬达到了顶点。

当时,突然有媒体曝出ofo和摩拜挪用用户巨额押金,ofo资金突然紧张,不得不求助股东增资。ofo不得已向阿里和蚂蚁金服发起紧急借款,然而滴滴动用一票否决权拒绝在ofo的融资文件上签字。与此同时,滴滴还上线了自营单车品牌青桔,并花钱买下小蓝单车的运营权。对于ofo而言,曾经背靠的大腿,居然站到了竞争的对立面。

这当然不是滴滴的第一选择。众所周知,滴滴曾至少3次对ofo提出收购,但都在关键一步遭到ofo创始人戴威的否决。

“戴威很早就表达过类似的意思:滴滴终究还是靠不住,如果能抱上阿里的大腿就好了。”有滴滴员工说。

但ofo之所以迅速陨落,恰好是多巨头的入局让局面越来越复杂,要知道,对于中国互联网圈的创业者而言,有一条公认的常识:不要同时接受来自腾讯、阿里或百度其中两家(或以上)的投资。

被寄予厚望的独角兽大腿滴滴也让戴威失望满满,投资人李立曾听戴威亲口总结了一番感悟:“当大佬对你很热情的时候,你可能真的觉得自己很牛逼,大佬给你的许诺你都会相信。但这事难是难在什么地方呢,当大佬翻脸的时候你是找不到他人的。”

程维和戴威的矛盾在于,滴滴对共享单车这条赛道主导权的渴望,和戴威渴望让ofo独立发展的欲望和梦想,格格不入。无论是与摩拜的合并,还是其后的融资、重组安排,ofo创始团队都没有按照滴滴的意志推进。

大腿虽好,但贪多可嚼不烂。

文章转自:公众号晓程序观察(D: yinghoo-tech)授权转载,十三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haotui.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