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软件工程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0-11-25

在数字化转型的这场时代浪潮中,软件服务企业遇到了最好的时代,但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

顺势而上,伴随着时代趋势同步成长,这一点很好理解,可是,“坏”从何来呢?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各种各样的软件工程来实现,然而现在的现实是,很少有软件服务企业会考虑对自身的管理,对软件工程项目的管理也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传统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这一套传统流程进行概念化重塑,以至于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也陷入到与实体企业一样“剪不断理还乱”的管理困境之中。

前不久“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全球首发,由于该平台实现了软件工程全流程的全自动开发,不需要再重复造轮子式的写代码,被程序员们大呼为“救星”,更进一步,该平台在测试与运维等流程也能“自动化”,这也为软件服务企业苦思不得的“降本增效”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飞算云智总裁陈定玮发布会上介绍产品

环环相扣,压在软件工程开发上的四座大山

与传统企业相比,软件服务企业由于其技术属性,在架构设计、人才结构、技术选题等多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导致软件服务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了比传统企业更多的阻碍,存在项目成本高、开发周期长、代码质量低、团队管理难等痛点。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以互联网技术为出发点的一个小型团队,大概需要25人,以人均年薪20万计算,企业一年在薪资上的成本超过500万,随着项目不断增多,人员需求也会扩充,因而人力成本也会随之攀升,这也是导致项目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员增多产生的第二个问题在于沟通链条加长之后的效能衰减,参与过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的管理者肯定会有这样的经历:产品提出了A需求,但往往技术展现出来的结果却是B需求,于是项目经常处于无休止的修改之中,导致整个开发周期无限延长。

除了功能实现,软件工程项目还会考虑用户体验、并发、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为适配开源架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反复测试和调试,这也导致开发周期非常长。

在成本与效率之外,关于软件工程安全性的质量该如何保障?从软件工程构成的内核来看,就是最基础的代码质量。

我们该如何理解?

就好比盖房子必须用砖累积一层一层往上盖一样,当砖的质量不好的话,房子的质量自然不会高,如果用质量不好的砖盖完了房子,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可能会想很多办法做其他加固,但这栋房子的“先天条件”摆在那,无论再怎么“亡羊补牢”,房子还是摇摇欲坠。

软件工程也是如此,代码就好比盖房子用的砖,如果质量很低的话,建造出来的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不能保证,而此时,软件工程项目会用更多的硬件成本、更多的运维人员来支撑整个体系,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因为代码质量问题,导致研发过程的成本居高不下。

最后,当我们意识到代码质量的重要性时,我们该如何对代码质量进行管理呢?有的公司会想到通过引入资本,导入先进的管理制度和高智商、高能力的管理人员来解决这个问题。

有过管理经验的管理者都清楚,管理的难题并不在于制度如何,而是制度的执行力,如果光靠堆积管理人员去落实所谓的管理制度,企业仍然无法在整体成本和运营效率上得到本质上的改变。

将上文所述的各种场景串联起来,我们可以注意到,项目成本、开发周期、代码治理、团队管理这四个维度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死结,互为因果,如果不以全局视角从软件工程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流程的变革切入,是无法将问题全部解决的。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发布会现场演讲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构建了一个怎样的软件工程开发样式?

如是看来,软件工程开发现在需要的是一套像红绿灯一样可以形成规则的管理工具,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现了。

根据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提供的官方数据显示,该平台的效率随软件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核心板块联动呈数十倍提高,成本随项目规模上升呈几何级缩减。

会不会有些好奇,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到底构建了一个怎样的新式软件工程开发模式?

1、流程再造:有别于传统开发方式的流水线作业

一般来说,软件工程开发会经历“规划-开发-构建-部署-测试-上线”这一整套流程,看似很完备,但其中很多环节都无标准可循,特别是开发环节中的代码质量管理、数据库管理等甚至为空白,对人的依赖性特别大。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由于对开发方式进行了创新重塑,不但可以通过拖拉拽的方式轻松实现微服务系统的开发,因而其代码质量由平台管控得到充分保证,在这样一套平台工具之下,软件工程开发几乎所有环节的管理方式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使用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业务人员只要基于项目需求绘制系统流程图,平台就可以自动生成经过实践验证的微服务打包文件,并可直接部署到服务器上,大大降低微服务部署运维的门槛,并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投入。

传统软件工程开发产品VS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

2、价值再造:降本增效是软件工程的目的,也是自身需求

软件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项目方降本增效,就如上文所述,其自身也有降本增效的需求,但这一需求经常被忽视或者难以解决。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由于对软件工程开发方式进行了流程重塑,大大简化和降低了软件工程开发的门槛,从而在降本增效上也取得了突破。

以一个科技公司开发一套国际上流行的管理行为积分体系作为案例,通过一个专业化、体系化、技术化的集成方案,让企业有效激励员工,其中需要包括业绩积分、文化积分、行为积分、创新积分、成长积分等系统功能。

并且还要满足可视化数据分析、功能完善、平台可配置、按企业需求配置、一键式系统搭建,实时更新,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兼容性强、扩展性好等系统应用功能要求。

这样一个系统大概需要17个人、2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开发完成,如果算上测试、生产的过程,整个项目上线或被拉长到半年时间,但若采用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则只需10个人,30天左右即可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线,其人力成本可减少60%以上;开发效率提升4倍,每开发一个接口效率平均提升60%-80%;函数、脚本仅为传统开发代码量的5%;系统稳定性提升10倍以上。

传统软件工程开发效率VS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

3、标准再造:从“人治”到“法治”的概念重塑

上文提到,传统软件工程管理对人的依赖很大,代码质量的把控、管理制度的落实都倚靠高素质管理人才,“人治”色彩浓厚,核心人员一旦离职,轻则对企业的运营效率产生影响,更严重的是将他在公司项目中积累的经验和公司的成果也一并带走了。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的特色在于可以将项目累积的经验值沉淀下来。

由于已把所有的标准规范都植入其中,不管是谁来开发程序,只要是使用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这个工具开发出来的东西,就能符合规范的要求,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更为关键的是,在平台的“法治”之下,企业在做开发的时候,就不用再花费精力去关注底层应用和底层技术,而是将思考业务的重点放在顶层设计,这样通过标准再造在对软件开发概念进行重塑,以形成良性循环。

新基建与“十四五”规划下软件产业的新起点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2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达到了9835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了67%和71%,今年前三季度软件产业的总业务收入达到了5.8万亿元,保守估计将在年底突破8万亿元,“十三五”期间能够累计增长实现88%以上。

随着新基建和“十四五”规划战略的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关键支撑,而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也成了我国构建全球竞争优势,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高点的必然选择,如今中国的软件业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风口之上。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最大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推进了软件行业现有作业模式的改变,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效率,进而对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产生有益助力;另一方面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软件工程开发生态体系,使得软件人才结构和人才学习体系有了方向性的改变。

在这样的变革趋势之下,中国软件产业不光向前奔跑的速度加快,还踏上了更高台阶,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从而使得民族硬核科技具备了与全球同行较劲的能力。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所说的那样:“如果能够把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的开发和智能化的工业软件结合起来,有望加快我们国家在下一轮竞争中的步伐,我希望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能够在我们下一轮的国家智能制造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表示,“针对软件行业的痛点,非常高兴地看到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希望你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为解决软件工程的这些痛点作出贡献,如果能通过实践的验证,那么对于软件行业的发展将很有意义。”

这不光光是院士们的希望,也是全体中国软件行业的希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