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竞品调研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是知名度高的品牌,在网上可以检索到的信息数量越多,即信息密度越高。相反那些不太知名的品牌,在网上可以找到的信息寥寥无几,这不由的让我联想到:鸡生蛋,蛋生鸡那个问题。
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也是如此,是因为企业有了品牌后,才有了海量的信息密度;还是因为有了大量的图文视频内容,才有了品牌知名度?我觉得答案更倾向于后者,这可能解答了很多想做品牌但是做不出品牌的那些人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家产品那么好,就是成不了一个知名品牌呢?是因为信息密度不够。
信息密度指的是什么?
信息密度指的是在多个平台(图文类的百度,视频类的某音等等)上搜品牌名,出来的结果数,结果数越多,信息密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在百度图片搜品牌名,看看自家产品的图片能出来几张。
但凡是知名的品牌如元气森林,完美日记,搜出来的结果翻个几页都翻不完。你搜下自己家的产品名称,不要说翻个几页了,可能百度直接提示:您搜索的信息不存在。这就尴尬了,所以说你们家的产品成不了品牌是有原因的,信息量不够。
信息量不够带不来销量,我是有深刻体会的,想当年(去年)我的《全栈运营高手》出版了,打算去推一波,很多人在百度搜书名,了解书的信息时,除了出来京东购买链接,其他什么信息都没有了。
这给人的感觉是:这书没啥人看呢?尽管里面干货很多,比一些畅销的书还有价值,但是推广的信息密度不够,降低了用户的购买欲望。
后来,我就自己发了很多关于此书的图片、文字内容,销量才渐渐有了起色,我便明白了一点:想做品牌还是得靠自己出内容。
由此,既然找到了打造不出品牌的症结所在,我们要如何抓药根治这个“病”呢?提高品牌的信息密度。
如何提高信息密度?
这里就是具体落地的工作内容了,一些公司想做品牌,请了专业的品牌咨询公司,花了百八十万,收到了一份长达百页的品牌诊断书,然后束之高阁,大家以前是怎么干的,后来还是怎么干,这钱就白花了?
其实也不能说人家的方案没效果,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落地执行上,可以这样说,我在市面上找10家品牌咨询公司出10套方案,用脚指头随机选一套方案,只要落地能力强,一样可以做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出来。
这个落地能力就是把方案中的核心点,用海量的图片、文字、视频进行密集轰炸,把信息密度提升几个档次,品牌自然就有了。毕竟连羊羊羊都能火,还有什么火不了的?
给大家讲下,我当时是如何从零开始推一个快消品品牌的,那时候这个品牌的网上信息也是零。我们第一个要做的是把自媒体铺开,按照每天一篇推文的节奏,在十几个自媒体上发文,文案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植入品牌词,一个是植入行业词。举个例子,假如我做的品类是牛奶,品牌名称是:今晚打老虎,这个要怎么做呢?
一方面文案标题中带上“今晚打老虎”的品牌词,这样用户在搜产品信息时,能搜出来很多文章,保底的要求是至少要有3页以上的检索结果数;
另外一方面是标题中打“牛奶”的关键词,让不知道我们品牌的人,在了解牛奶信息,如什么牌子的牛奶比较健康好喝时,可以刷到我们的品牌,形成品牌曝光。
每天一篇的推文节奏是为了撞百度的蜘蛛爬虫算法,因为你不知道写的哪篇,发的哪个平台的内容会被收录到,给大家讲个辉煌战绩,现在在百度搜某个行业大词,我当时做的全新饼干品牌,和好吃点、奥利奥等类似一线品牌同框出镜,至今还排在关键词首页,为这个新品牌带去源源不断的流量。
软文是一部分,属于日常工作,而图片和视频则是战略工作。提升信息密度,要做到海陆空多方位轰炸,即不仅有讲产品的软文,还要有图片和视频。
相对于软文,图片和视频的制作门槛要高很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新公司做不起来品牌的原因了,没有人力和钱力做出这么多的图片、视频内容,但还傻了吧唧的,期待天上掉个馅饼,一举成为知名品牌,醒醒,别做梦了。
再给大家讲下我当时是如何两个人,一周产出两百套产品图片素材的。这里就要借巧劲了,我们产品出来后,也想过自己拍图片素材去发布传播,还专门在某宝买了网红产品拍摄背景,一顿操作后,两天拍出来了一套图片素材,还发了朋友圈、小红书,感觉美滋滋。
等这个素材热情过了,拍第二套时,就犯愁了,又要自己上呐?还是原来是造型吗?搞新花样太折磨人了,然后就开始想,有没有更快捷、简单的图文输出方式呢?还是那句老话,所有生产力的提升,都是因为人类想偷懒。幸运的是,这个方法真的被我找到了。
我们找了很多的素人,有的还是KOC,邮寄样品给她们,她们帮我们拍摄图片,然后发到自己的号上去,我终于体验到了什么叫躺赢。
那一周,我们自己再也没碰过拍摄的器材,但愣是收获到了两百多套素材,每套至少五图(我们要求的五图以上),这些素材一天发一套到朋友圈,至少可以发半年了,我们征得素人的同意,还发到了我们自媒体账号上,百度搜我们的产品,终于有了大量的图片素材了,感觉一级棒。
在说下视频,视频的制作难度无疑更大了,有的拍个宣传视频都要好几万,对于初创公司还是有点肉疼的,那怎么办呢?多拍开箱视频嘛,这个简单易拍,也能提高品牌的信息密度。
我们当时找了视频类的素人,拍开箱视频,基本上没花啥钱的,在视频媒体搜品牌名,也是有一些品牌露出,真的达到了上面提到的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式覆盖。
如何评估信息密度的效果?
我相信咱们大多数运营或企业老板也都尝试过发文、发图片、发视频,但最终都不了了之,因为我们有个行为基准,对没有预期的事不会有投入的热情,信息密度的覆盖也是如此。
单纯的铺几篇软文、发几张图片和视频,就能带来效果了?别异想天开了,你搜下元气森林,文案数量两千多万条,图片数量有三万多张,视频数量就不说了,反正够你看几个月的了。
这些都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信息密度的提升和效果的转化是有个临界点的,过了这个临界点,你会发现,随便铺设的内容都能带来转化,至于这个临界点在什么位置,不太好判断。要看以往铺的内容质量和推荐程度。
这块大家就要像阿甘学习,一条道铺到黑,终有一天会见到曙光的时候,因为提升信息密度的道路是正确的,那些知名品牌无一例外都是这样起来的。不要因为一时看不到效果,就放弃,这样是不对的。
最后
用文雅的解释来说,信息密度就是广告的覆盖率,覆盖率越高,越能打透用户。要知道,任何平台都是能被打透的,不就是钱多少的问题嘛。如果产品的ROI还行,这点钱都不是事,你们要做的就是多产出内容,多提升信息密度,这样下一个知名品牌,毫无疑问就是你们家的产品了。
作者:老虎讲运营,《全栈运营高手》作者,运营推广大牛,千万流水项目操盘手,专栏作家,专注产品运营推广,精通运营推广的各个模块,擅长品牌打造和爆款制造,号称运营推广老司机。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