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出盲盒:赌徒们,你们愿意为刘能“倾家荡产”吗?

来源:互联网前沿 时间:2021-03-12

乡村爱情系列盲盒,你会买吗?

《乡村爱情》出盲盒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你没看错,就是那个来自大东北,连续播了15年,一口气播出了13部,陆陆续续拍了近500多集的超大IP《乡村爱情》。

这系列盲盒集结了电视剧里面的五大人气角色:

象牙山著名活动家刘能——白T恤白帽子、黑裤黑布鞋,眯眯眼八字眉,你仿佛能听到刘能的结巴口音;

象牙山著名姻缘家谢大脚——红衣红手套,黄色小包黑色高跟鞋,东北美女贵妇的气质呼之欲出;

象牙山著名舞蹈家赵四——红背心绿裤衩,老汉帽解放鞋,丧眉耷眼,喜感满满;

除此之外,还有象牙山著名企业家谢广坤、象牙山著名诗人宋晓峰。在这5个人物形象中,人气最高的刘能自然“身价”最高,是最难得到的隐藏款。

如果有人把这5个盲盒集齐,摆在柜子里或书桌上,那就是一出活的“乡村爱情故事”!

“直到今天,我才信了那句话——万物皆可盲盒。”

本以为,彩妆盲盒、零食盲盒、文具盲盒已经是盲盒所能承受的极限了,没想到,《乡村爱情》这种和时髦八竿子打不着的IP也可以用来做盲盒,那么,人们或许在之后还可以期待一下《新白娘子传奇》系列盲盒、《刘老根》系列盲盒……

这系列盲盒一出,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但网友们的吐槽也不少:盲盒的受众和《乡村爱情》的受众没什么交集啊!

盲盒的受众,主要是95后的学生群体和90后的白领大军,地域分布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90后是宁愿看15年前《武林外传》里的快意江湖,也不愿追昨天刚更新的象牙山乡村爱情故事,除了拿刘能、赵四来造梗,这部剧在盲盒的受众群中丝毫没有存在感。

而《乡村爱情》的观众,肯定是非常接地气,十分注重性价比。

总之,愿意买盲盒的人,不会为《乡村爱情》买单;喜欢看《乡村爱情》的人,更舍不得为盲盒买单。

当你购买盲盒时,你在购买什么?

在消费者眼里,盲盒似乎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新鲜玩意儿,并且发源于日本,是行走在潮流前线的事物。

在行业人员的嘴里,盲盒是暴利商机,用来忽悠并且吸引融资。

但是,太阳底下无新事,看似新鲜的盲盒,其实是前辈们早已经玩剩下的。

比如说,零几年的时候,一种名叫“魔法师干脆面”的零食风靡中小学生校园。

它之所以能够流行,并不是因为里面的干脆面有多么好吃,而是因为每袋面里面还附赠了一张三国系列的人物卡片,以至于学生们一见面,就开始打接头暗号:你有张飞吗?你有刘备吗?

为了抽到一张稀有的曹操卡片,不乏有富二代同学一次性买十几包干脆面,拆开包装拿到卡片之后,便把面分给同学。也有同学以高出干脆面一倍(5毛钱)的价格收购稀有卡。

昔日的学生买干脆面之情景,与如今的90后、95后抽盲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附带“盲卡”的营销手段当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魔法士干脆面的销量一骑绝尘,以至于众多干脆面品牌都在效仿这种模式。

学生们为什么会为魔法师干脆面买单?

首先,魔法士系列的“盲卡”使用了超级大IP《三国演义》,这决定了它拥有极为广泛的受众。但凡把魔法士把《三国演义》系列换成《红楼梦》系列,都不会卖得这么火。

可以想见,这次的《乡村爱情》系列赚不了多少钱。

其次,盲卡在学生群体中已经成为了社交需求,能够营造出攀比的氛围,不买,显得你格格不入,买不到稀有卡片,显得你水平不行。

热门IP+社交需求,这,也是如今年轻人愿意为盲盒买单的原因。

图片盲盒是如何让你“倾家荡产”的?

愿意购买盲盒是一回事儿,但是,对盲盒上瘾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有人一发工资就一次性买几十个,接下来的一个月全靠馒头咸菜过日子。

他们在柜台前“杀红了眼”,拿起盒子,掂量里面的玩偶重量,再放在耳边摇晃,仔细辨识盒子里的声音,只恨自己没练得一双火眼金睛。包装打开之后,发现里面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玩偶,他们又向下一个盒子发起攻击,一个接着一个……如同赌徒。

要理解他们疯狂购买盲盒的行为,就要理解人类主动行为背后的心理诱因。

在《赌客信条》一书中,作者孙惟微将这种赌徒行为归纳为五句话,其中有两句分别是:

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这叫做“反射效应”;

人类具有迷恋小概率事件的倾向,例如买彩票,这叫做“控制错觉”。

抽中稀有盲盒这种小概率事件,为消费者创造了一个赌一把条件,从而照应了他们的反射机制。

以上是心理学的角度,而如果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成瘾行为,会发现这涉及到了与人类动机相关的中脑边缘多巴胺奖赏系统。

就以盲盒为例,抽取盲盒的过程增加了“奖赏系统”的多巴胺分泌,让人们产生快感、缓解不良情绪,而带来了“成瘾”的可能。这个过程越快,就越容易引起奖赏系统的多巴胺释放,成瘾的可能也就越大。

正常来讲,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受大脑前额叶调控,而青少年大脑前额叶较成人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可能更容易受到影响。

盲盒虽好玩,但千万要警惕“上瘾”!

盲盒是如此,网络游戏、社交软件、购物软件等产品也都是如此。

这些经人为设计出来的活动,会更加强烈地刺激我们的奖赏系统,使我们可以不费力气地释放更多多巴胺、得到更多愉悦,同样具有潜在的成瘾性。

建议年轻朋友们,无论是购买盲盒还是玩手机,都要有节有度,如果发现自己有成瘾的倾向,就要及时警醒,及时止损,切勿越陷越深!

作者: 周文君

文章来源:互联网前沿(ID:netqianyan),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MOYJ4XzepUK69hg5aCoLQ

项目推荐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