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天 京东还可以做得更好

来源:唐韧 时间:2021-06-04

昨天看了刘润老师写的一篇关于京东的文章,里面详细讲述了京东和阿里在业务模式上的差别,以及京东的核心优势。

我看完后觉得挺受启发的,从数据角度帮我们拆解了两大巨头在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上的区别,而这些都是产品的基础。

其中用到了三个数字,分别是 92.42%、14.7%、31.2天。

第一个数字是 92.42%。

这是京东 2020 全年营收中自营业务的占比,妥妥的自营电商。

在 2020 年财报中,京东全年收入 7458 亿,而阿里是 5097 亿。你没看错,京东的年收入高于阿里。

当然,谁都知道阿里的体量比京东大,但按照各自业务模式的收入计算来看,京东确实高于阿里。

简单说,京东是自己进货自己卖,卖货收入都是自己的营收。进货有成本,扣除成本才是毛利。

阿里本身不卖货,它提供卖场,卖家在阿里卖货,同时还要给阿里交租,租金和广告收入是阿里的主要营收。

所以,从绝对收入看,京东肯定高于阿里。但从实际赚到的钱来看,阿里是要高于京东的。

虽然都是电商产品,用户端的体验也基本类似,但业务模式不同,差别就很大。

模式不同,策略也不同。

用刘润老师的话说,「京东用自营电商的逻辑是先占住品质,然后再用管理能力追求规模。阿里用平台电商的逻辑是先占住规模,然后再用治理能力追求品质」。

你看,策略的差异最终影响了两家产品的本质不同。

第二个数字是 14.7%。

这是 2020 年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在 GDP 中的占比。这一数字,在发达国家是 7% 到 9% 之间,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在此之前的 2007 年,我们国家的这个数字是 18.9%。也就是说,在电商快速发展的这十来年期间,我们的社会物流总成本是持续降低的。

在我看来,这种降低少不了几种因素,分别是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电商的出现让商品交易的链条缩短,同时大大降低了中间成本,其中也就包括物流运输成本。

以前,一个商品在不同区域和层级代理商之间流转和运输,消耗的物流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商品售价上,然后由消费者买单。

现在,用户根据需求下单后,商品可以直接从就近仓库发货直达用户手上,甚至可以基于用户需求进行反向定制,这里面带来的成本节省也是非常明显的。

我在京东上班时,有一年的 618 去过北京南部的分拨转运中心进行一线体验。看到了各种智能机器的运用,联动系统的实时追踪,让这个环节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些,都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率变革。

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也是利润的来源,这些都建立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

第三个数字是 31.2 天。

这是京东的商品平均库存周转天数。

所谓库存周转天数,是指商品从入库(进货)到出库(卖出)的库存天数,这在电商业务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数字。

单看京东的 31.2 天可能没啥感觉,在 2006 年京东刚开始做家电业务时,线下家电行业的库存周转天数是 87 天。也就是说,京东直接把效率提升了近三倍。

这个提升,对于京东这种自营电商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按照这个速度,全年下来同样的一盘货能周转 11.7 次,同样一笔资金的利用效率能得到极大提升。别忘了,京东是自己进货自己卖。

库存周转天数越短,资金效率越高,由此产生的利润空间也越大。

所以,京东的产品、技术、运营、采销们,都在围绕业务效率的提升而努力。

这些努力会被细分拆解为一个又一个的业务指标,然后由不同的部门承接完成。

要我说,京东最厉害的就是这个 31.2 天。这是我们所知的自建仓储物流、技术投入、自营品质综合促成的。

全球零售做得比较厉害的 Costco,就是那个雷军学习的榜样之一的会员零售企业,它的库存周转天数是 30 天,但 SKU 只有不到 5000 个。

而京东,总共有 500 多万个 SKU,库存周转天数能做到 31.2 天,已经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结果了。

这个结果,自建物流仓储功不可没,长期的效率和管理优化也功不可没,持续的技术投入和产品创新同样功不可没。

没有完美的业务,也没有完美的产品。当我们看到一个结果时,它背后或许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耕耘。

回到用户视角,虽然我们都是在网上买东西,使用不同电商产品的体验区别也不大。但简单功能背后的业务模式和产品逻辑可能存在本质的区别。

对于产品,看界面、看功能、看业务、看模式,每进一级,都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或许也这也是做产品有意思的地方。

作者:唐韧

文章来源:唐韧(ID:RyanTang007),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R-ptWHQ4hj7uh6bT3lhaA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