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融时代,节卡机器人如何持续“点亮智慧火花”?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4-01-24

近年来,协作机器人产品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尤其在工业生产方面,由于更为灵活便捷,能够实现人机安全协作,已形成较为广泛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协作机器人在消费场景的应用潜力也在逐步释放,比如,1月初,库迪咖啡宣布人机协作战略,计划通过门店员工和机器人的协作,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和成本结构。据悉,该战略的实施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商业机器人在餐饮行业规模化应用的案例。

这种趋势下,行业内一些表现突出的新兴初创公司,或能收获更大的关注。如节卡机器人,其已经完成多轮融资,并已启动上市流程。

整体来看,协作机器人企业正走在多元场景布局、推进产品大规模商业应用的道路上,而随着新兴浪潮的到来,背后的技术助推器也悄然变化。

协作机器人市场“百花齐放”,节卡机器人以“全面”突围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塑造了一个名为“Robot”的机器人形象,这也是“机器人”概念的首次具象化。而如今,机器人已经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了数十年之久,其中协作机器人作为工业机器人的一个分支,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0年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90.5百万美元,预测2024年将突破1000百万美元,2030年则将达1990.2百万美元。

这样一片颇具前景的市场自然引得诸多玩家入局。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协作机器人厂商已超过百家,其中,中国本土厂商占比接近70%,并呈现上升态势。

由此也可以看出赛道竞争较为激烈。而在这种背景下,2022年节卡机器人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近20%,跻身业内第一梯队,业绩方面也实现了高速成长。招股书披露,2020-2022年,节卡机器人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141.16%。其究竟是如何冲出重围的?

首先,响应市场需求,打造全产品矩阵。当前,协作机器人赛道颇受看好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产品优势显著,市场需求广阔。

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一般采用轻量化设计,具有安全、易用、灵活部署等特点,可与人直接交互。更关键的是,这类产品使用成本较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相关厂商的经营压力。根据GGII数据,协作机器人单位时间成本为6.6元/小时,而人工成本为37.9元/小时,已接近前者的6倍。基于此,市场对协作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长。

但市场需求也多样繁杂,就工业领域而言,就包括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半导体、新能源、家电、厨卫洁具、日化、化纤、金属加工等行业。协作机器人企业要想形成较大体量,无疑需开展全行业的应用实践。

因此,可以看到,节卡机器人正在持续丰富产品线。据悉,目前节卡机器人已经形成包括智能模块化关节、高品质运动控制、新型示教与快速部署、人机智能融合与安全协作、智能产线与集成五个方面的核心技术体系;在这一体系下,推出了Zu系列、Zu s系列、All-in-one系列、Pro系列、C系列、MiniCobo系列等标准化产品,整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3C电子、半导体、精密制造、新能源等领域。

而如此广泛的产品布局,显然需要较大的费用投入支撑。数据显示,2020-2022年,节卡机器人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01.49万元、2685.2万元、4750.9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31%、15.27%、16.92%,而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的平均值分别是6.57%、6.67%、2.61%。可以说,重视研发是节卡机器人打造核心竞争壁垒的必要环节。

其次,瞄准更大的舞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众所周知,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机器人将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机器人企业出海机遇正持续凸显。

在此背景下,国内协作机器人厂商已经越来越重视“走出去”。其中,节卡机器人的业务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日本、德国、马来西亚等地设立分支机构或服务团队。后续随着出海步伐持续加快,或将取得更大的市场声量。

综合而言,无论是在产品还是在渠道方面,节卡机器人的发展均离不开“全面”这一关键词,而未来其或将持续放大全方位布局优势。

其实目前来看,协作机器人仍然主要落地工业场景,但在新消费、新零售、新餐饮等商业业态兴起情况下,市场想象的协作机器人场景应用空间十分广泛,“有人劳作的地方,理论上都可以安插上一台协作机器人”。这一背景下,节卡机器人如何持续锤炼自己的竞争力?

人机共融需求下,协作机器人企业如何再跃升?

事实上,“人机协作”只是协作机器人的本质特征,随着经济发展,目前市场的要求在持续提升,不仅要求协作机器人能够完成基础的打磨、搬运、焊接等工作,也期待协作机器人具备更强的自主判断、感知、学习、决策和交互能力,继而从“人机协作”迈向“人机共融”,匹配更多应用场景。

正如电影《流浪地球2》中所畅想的外骨骼机械手臂,通过硬件传感器收集人体生物电信号,将采集到的人体主观信号与客观硬件数据结合,最终实现人体智能与机器智能相融。

但想要真正实现“人机共融”还存在一定难度,由于技术等方面仍有限制,当前协作机器人尚未达到完全解放生产能力的阶段。

具体而言,虽然协作机器人的柔性程度高,但是在速度、精度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长盈精密控股子公司天机副总裁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工业机器人可能会遇到很多需要接受智能语音交互,甚至是基于类人视觉交互的场景,而实现机器人的智能通信又往往要达到毫秒级的响应速度,这是目前很多国产机器人所达不到的。”

也正因此,在成为通用型智能产品的道路上,协作机器人还需加速奔跑。而迈入2023年,协作机器人产业跃升道路上,一盏明灯正在指引方向。可以看到,大模型热潮下,AI“奇点”已然到来,或为协作机器人实现智能化提升、拓展应用场景提供强大赋能。

正如业内人士表示:“AI的持续进步能为协作机器人能力提升装上加强版外挂,可以满足更多复杂场景的应用需求,尤其在商用服务领域,协作机器人的易用性和智能性有望获得质的提升。”而且由于产品设计属性,类人手臂的协作机器人也被认为是最容易被AI改变、升级的工业机器人。

因此,协作机器人企业纷纷奔赴“AI+协作机器人”的美好未来。比如,优傲机器人与MathWorks建立合作,据悉,MathWorks曾推出MATLAB和Simulink两款数学软件解决方案,正在AI领域不断深耕。通过此次合作,优傲机器人的工程师可以将MATLAB和Simulink的所有功能加入协作机器人的研发中,并将AI植入机器人底层系统设计。

而对于新趋势,节卡机器人也深有体会。自成立以来,其一直深耕智能协作机器人领域,持续将新兴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发中,如其All-in-one共融系列产品融合了无线示教、图形化编程、视觉AI等技术,大幅提高生产的柔性制造和自动化程度,适用于各类精细化作业场景。

依托于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节卡机器人正在打破传统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边界。据悉,目前节卡机器人已进驻智能餐厅、智慧社区、咖啡站、饮品店、甜品店、酒吧等新商业场景。

这样的场景开拓进取表现也赢得认可。2023年年初,节卡机器人以3C电子行业精密涂胶、汽车行业销轴加工、智慧餐饮行业辅助配餐三大应用场景入选《上海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名单,且年底再度入围。

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的持续升级,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引擎或将更加强大。据了解,未来AI应用有望通过大量训练数据和模型配置进行数据价值挖掘,触达并赋能无人取货、无接触配餐等商业场景,提高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效率,加速相关企业的机器人产品落地。

在机器人的智能化篇章开启之际,基于“Just Always Keep Amazing”(永葆卓越)这一发展理念,节卡机器人点亮的智慧火花有望更加绚烂。

作者:十里一亭

来源:松果财经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