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谷歌苹果,华为鸿蒙在走什么路线?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4-06-04

文 / 道哥

在软件和互联网行业,弯道超车还可能吗?

这个问题具体到移动操作系统,面对已建立起统治地位的谷歌和苹果,华为鸿蒙还有机会打破对手的垄断吗?

距离揭晓这个问题的答案已越来越近,纯血鸿蒙的正式登场开启了倒计时。根据官方计划,今年华为开发者大会 HDC 2024将于6月21日至23日举行。届时,华为官方将正式开启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Beta测试。

鸿蒙能够坚持到今天,越走越强,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挺意外的。节点财经现在还记得,2019年鸿蒙刚推出时,外界充斥着各种唱衰和冷嘲热讽。但是,真正的强者不会被外界的噪音左右,反而会越挫越勇。

那么,为什么说纯血鸿蒙具备挑战安卓和iOS的希望?毕竟,安卓与IOS都已然成为几乎无法撼动的庞然大物。

以往或许如此,但这一次不同,因为新的时代来了。

01 时代的力量,是最大的机遇

这个时代,就是万物互联。

在传统移动互联网时代,安卓和苹果iOS已经建立起了统治地位,几乎已难以撼动。如果继续停留在这个时代,前有微软、黑莓、诺基亚的教训,不客气地说,华为鸿蒙的机会约定于零。

但是,时代潮流奔腾向前,新的时代会产生新的机会,没有哪家科技公司能够一直占据霸主地位。

说到这里,往往要提起诺基亚、雅虎等昔日的巨头。当然,苹果和谷歌未必就一定会是同样的结局,但是当新的时代到来,它们的地位将不再是不可撼动。

时代创造巨头,让颠覆成为可能。

这是一条必然规律,回顾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极少有什么公司可以制霸两个时代甚至更长。那么,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万物互联时代有什么特点呢?

引用雷军在小米澎湃OS发布会上的话,“在万物互联时代,各种设备涉及的操作系统分支之复杂、数量之庞大,不同系统及协议之间造成的生态连接隔阂,可能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最主要的终端设备,用户的绝大部分场景均围绕手机展开。而在节点财经看来,万物互联时代最大的不同,首先在于用户场景中手机的重要性在下降,各种智能设备的数量大幅增加,从手表到汽车,从豆浆机到跑步机,规模远超以往。

据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将达到246亿个,其中消费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更是将达到110亿个。具体到我国,截至去年5月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超过20.5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物超人”。

当远超手机数量级的设备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共享数据,这就带来了最重要的问题:在更为复杂的场景下,如何更好的横跨各类智能终端?

可以确定的是,仅仅依靠上一个时代的苹果iOS或谷歌安卓,并不能很好解决问题,这需要一个全新的横跨各类设备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而且,随着AI的飞速发展,这一需求变得更为迫切。

对此,鸿蒙提出了“超级终端”的概念,不同硬件设备基于鸿蒙共同组成一个超级终端,在其中的不同硬件可以实现简单快捷的切换。在鸿蒙的设定中,手机已不是最主要的设备,或者说任何设备都相当于“手机”。

其实,谷歌对万物互联的未来早已有所察觉,并在华为鸿蒙之前的2016年就推出了被寄予厚望的Fuchsia OS,其同样采用了分布式结构,目的在于通过模块的方式支持众多设备,实现不同智能设备之间更为便捷地互动。

苹果的反应慢了半拍,但在华为鸿蒙OS系统发布后也推出了一款全新操作系统HomeOS。

但是,面对华为鸿蒙,不论谷歌Fuchsia还是苹果HomeOS,上一个时代建立的优势并不足以让他们高枕无忧。节点财经认为,三大系统就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华为鸿蒙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而之所以如此推断,在于节点财经对他们各自发展现状的深入观察。

02 旧霸主们的犹豫,往往是致命的

可以确定的是,在鸿蒙之初,华为瞄准的就不仅仅是手机,而是整个万物互联的大时代。所以,如果只是从手机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理解鸿蒙,肯定是不全面的。

相比苹果和谷歌,华为推出鸿蒙伊始,就旗帜鲜明的表示志在万物互联。所以,其早早就发布了1+8+N智慧全场景生态战略,以及华为Hilink智慧家居开放平台。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鸿蒙对于华为的意义,可以说已到“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地步。要么成功,要么死掉,没有其它退路。而节点财经认为,恰恰是这种决绝的处境,让华为在战略方向的选择上极为明确,就是决战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当站在时代更迭的岔路口,战略最明确决策最坚定的那个,往往胜率更高。

相比之下,谷歌和苹果的态度就有些不够坚决。毕竟,他们目前日子过得都不错,并没有华为所承受的危机感。由此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谷歌的Fuchsia和苹果的HomeOS总给人一种磨磨蹭蹭的感觉,并没有放开手脚“ALL IN”在万物互联上。

在新时代来临时,旧时代的霸主往往在瞻前顾后中错失机遇。以最早起步的谷歌Fuchsia为例,起步之初,这款操作系统被外界给予了取代安卓的厚望。

在内核设计上,Fuchsia就与谷歌自家的安卓和Chrome OS不同,其并非基于Linux系统,而是基于谷歌的全新微内核“Zircon”。华为鸿蒙同样也是采用了微内核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将内核组织用分布式思路进行解耦,因此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更容易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的体验。

所以,在内核设计上,谷歌与华为可以说想到了一块。但是,在华为推出鸿蒙之前,谷歌在Fuchsia系统上的推进一直保持低调,或者说不够积极。

2019年,华为背水一战,重磅推出鸿蒙后,谷歌似乎终于意识到了危机,开始发力。第二年,Fuchsia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了源代码,Google表示,希望通过开源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建这款操作系统。

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环境变化,Google开启多轮裁员。据《纽约时报》报道,在Google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中,操作系统开发团队Fuchsia受创最重。

几经调整,Fuchsia的处境越来越尴尬,或许正面临被谷歌放弃的命运。

之所以有这个判断,是因为目前谷歌已决定不再将完整的Chrome浏览器引入Fuchsia操作系统。

Chrome目前是全球第一大浏览器,市场份额占比高达64.73%,如果Fuchsia不支持Chrome,打造万物互联OS的目标恐怕也将无从谈起。

再看苹果的HomeOS系统,由于苹果生态是自成体系,所有软、硬件设备都只可能在内部互联。所以,HomeOS或许也只是要实现苹果生态内的手机、平板、TV、音箱等的连接。

封闭性系统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在万物互联时代,电子终端的数量远超以往。即便苹果现在如日中天,其全球智能手机等终端占有率也不过在10~20%,其余大部分的智能终端连接,都将和苹果HomeOS无缘。

综合来看,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截至目前,谷歌、苹果做得其实都不好,巨大的机遇摆在华为鸿蒙面前。

所以,余承东才说:鸿蒙将打开万亿元产业新蓝海。在节点财经看来,新蓝海之所以成立,很大程度上在于旧时代的霸主们不争气,而这几乎是每一个时代巨头的宿命。

但是,华为鸿蒙又做得怎么样呢?

03 跨过生死线,时间回到华为这边

最近,一则智己汽车招聘鸿蒙开发工程师的消息引起了节点财经的注意。

在这条招聘信息中,智己汽车开出的薪资水平是月薪20-40K,15薪,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并非重点,重点是智己汽车,这家公司由上汽集团联合OPPO共同开发,而上汽有一句在汽车圈很有名的梗,就是“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灵魂论”之下,即便与华为保持着距离的上汽,也在向鸿蒙靠拢,而这只是鸿蒙生态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码农翻身》作者、前IBM架构师刘欣透露,今年春节开工第一周,智联招聘上鸿蒙相关职位数同比增长163%,投递人数同比增长349%,涨势迅猛。而且,10000人以上、1000-9999人的大型企业招聘鸿蒙相关职位数分别占32.8%、34.3%,合计接近7成。而且,鸿蒙开发岗位的薪资水平也比总体开发岗的平均薪资高出不少。

所以,不难推断,鸿蒙系统对开发者群体将非常有吸引力。

在近日举办的OpenHarmony开发者大会2024上,华为方面透露,目前开源鸿蒙已有7500多名社区共建者,有47家成员单位和70家共建单位,代码量超过1.1亿行,拥有近600款软硬件产品。

而且,目前鸿蒙已在超过135家高校开设有公开课,305所高校学生参与鸿蒙活动,有38万+开发者通过了鸿蒙认证,教育部鸿蒙产学研项目已达150+。

开发者的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操作系统生态的重要指标,而华为鸿蒙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

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指标,是装机量。

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华为夏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透露,目前鸿蒙生态设备数量超8亿,品牌知名度高达88%。

而且,据节点财经了解,截至去年四季度,伴随着Mate60系列、Nova12系列的火爆销售,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就已经超过16%,为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

在操作系统的发展上,16%被视为生命线,跨过去,就能活下去。

一个系统如果想活下来,在市场中站稳脚根,行业共识16%的市占率是底线。如果不能跨过这条线,将很难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而一旦超过16%,就会变得更容易。

这也印证了前述关于鸿蒙开发岗位招聘数量快速上涨的事实。

不难预见,随着今年Mate70的上市,以及未来主打性价比的“星耀”系列发布,华为的市占率有望继续上升。而伴随着其自研产品和第三方产品规模的扩大,至少在中国市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生态伙伴选择搭载鸿蒙。

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生态循环,而时间已经回到华为这一边。

长期以来,中国厂商就希望能够研发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但均铩羽而归。在当今时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需求变得更为迫切。而此前之所以失败,节点财经认为原因有三个:一是硬件产品市占率不够;二是软件系统生态不强;三是研发投入不足。

以此对照过去十年研发投入超万亿的华为,鸿蒙无疑是中国厂商距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新的时代中,鸿蒙在不断拓展其应用场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在智慧城市领域,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领域……相比谷歌与苹果,华为的目标更为明确,且义无反顾。

余承东曾说,2024年是原生鸿蒙的关键一年。6月份的华为开发者大会已经进入倒计时,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