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服务行业持续深耕的创客匠人创始人老蒋,近日通过个人账号抛出一则创新性观点:2025年AI将彻底改变个人IP运营逻辑,创业者需掌握“第二人格构建术”,在这场认知革命中抢占先机。
老蒋在个人社交账号上自曝“分身秘密”——过去半年里,其视频号部分内容由“创匠AI”数字人代工。据悉,创匠AI是由创客匠人研发的AI工具,当前开放照片数字人功能进行全民分销。仅需上传一张照片再输入文案即可产出视频。在个人IP内容输出、产品推广、企业营销、图文推荐、招聘公告等场景下应用广泛。
当被问及“数字分身是否会取代真人”时,老蒋的回应颇具深意:“1492年嘲笑哥伦布的人,1493年还在争论地球是不是平的。而真正的水手,早已在新大陆播种。”这场由AI引发的IP革命,或许正在改写商业文明的底层代码。
以下为他分享的内容精编:
如果说2023年AI让我们震撼,那2025年,它即将成为新的“基础设施”。
最近,我们公司全体上下都在抓紧研究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个超级工具,尽快地输出更多高效的SOP,赋能给各位老师。
为此,我们还特意举办了一场内部的“AI创新提效争霸赛”,旨在挖掘更多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AI提效方案。
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
一方面是为了拥抱时代,发展公司。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因为我发现我们的客户,用不好、甚至不会用AI。
除了操作方式和提示词的不熟悉,更多的是因为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让AI帮我工作”的阶段,而不是“让AI变成我的第二人格”。
这是一种思维上的转变,这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来自于一个客户的启发。
一天,有个老师给我发微信:“老蒋,我每天发五条朋友圈,可用户还是记不住我?”我听到这有一瞬间失神,我意识到一个残酷现实: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存在感”才是个人IP的硬通货。
然后,我点开他的主页,一看,全是行业报告、产品海报,甚至连自拍都没有。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做IP时的误区——以为“专业内容=信任背书”,结果却发现:用户不会爱上PPT,只会被真实的人吸引。
事实上,一个高互动的个人IP账号,那些点赞量最高、评论最多的内容,往往不是精心打磨的行业干货,而是“人设有缺陷的瞬间”,亦或是“说人话爆热梗的时刻”。
比如,一位CEO在深夜加班时发了一张泡面照片,配文:“这个泡面泡的是团队的梦想,还是资本的游戏?” 然后,热评用户留言:“原来大佬也吃泡面!”结果点赞量是平时文章的10倍。
为什么?
因为当用户注意力碎片化达到临界点,传统“专业内容堆砌法”正在失效。只有“真实感”才是最大的流量密码。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不是就要我每天去思考到底发什么内容既真实又有效?
你是不是感觉做这件事费劲又头秃?明明每天整理课程、服务用户的时间都不够用,哪还有时间去想怎么发朋友圈?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AI分身术”一定是你2025年最好的解题思路。
怎么做?
我给你一个实战“四维模型”,试试这四个方法:
1. 人格裂变:
大多数人做个人IP,都想塑造一个“完美形象”。但真正有吸引力的IP,恰恰是那些带有“反差感”的人设。
你可以用DeepSeek执行“挖掘反差人格”的指令,输入你“最想隐藏的缺点(例:说话直容易得罪人)和最羞于展示的爱好(例:爱看霸道总裁小说)”,同时,让AI输出:缺点转化为记忆点的20种方式以及爱好与专业结合的100个选题。
这个方法,能让你的内容更具人格魅力,让用户产生更深的情感链接。
比如爱数学的金融分析师的AI分身会发这样的朋友圈:“刚用期权定价模型算出《甄嬛传》活到最后的概率,果然皇后输在波动率太高”。
2. 内容预埋:
强大的个人IP,都是提前储备好内容,随时可用。如何用AI高效搭建“内容库”?
你可以提前预设一些可能出现的场景,创建场景化内容胶囊。
比如,你正在高铁二等座,可以向AI输入要素:观察到的细节(小桌板水渍、后排婴儿哭声);行业关键词(私域流量、用户分层),同时输出:3条结合场景的行业洞察、5个可延展的互动话题、匹配的图片拍摄建议。
3. 视觉优化:
朋友圈配图,不是审美竞赛,而是“心智植入”。你还可以试试这个DeepSeek指令:内容主题:新产品定价公布;目标情绪:制造稀缺感而不显傲慢。通过细节设计,让用户更自然地接受信息,而不觉得被“推销”。
4.24小时客服:
一些“高阶玩家”,可以利用AI预埋智能“话术”。
比如设置这类自动回复规则:当用户评论触发关键词“太贵了”,系统自动回复:“这是我们砍掉80%功能的极致版(附功能对比表)” ;当用户评论触发关键词 “老板真闲”,系统自动回复:“因为我的数字分身正在007工作(狗头表情)” 。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