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施韩原与杜瑜皓:与参赛选手一起改变世界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4-10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作为大赛发起人方之一及裁判委员会负责人,施韩原与杜瑜皓 接受了大赛主持人艾诚采访。

裁判委员会主席施韩原分享了此次大赛的亮点, IAEPC首次引入创新赛道,探索选手如何与AI合作进行答题。 裁判委员会副主席杜瑜皓认为,选手最终目标并非获得奖金,线下参赛能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朋友交流,这本身就是一段宝贵的体验。

施韩原期待能与选手们一道,用更好的作品去改变世界。

以下是采访摘要(节选):

艾诚:两位能否介绍一下在本场大赛中的角色和分工?

施韩原: 我是裁判委员会主席施韩原,负责赛事的设计和规则制定。

杜瑜皓: 我是裁判委员会副主席,负责比赛材料的审核和报告整理,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艾诚:作为AI行业的从业人员,您认为本次大赛与其他国际AI大赛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施韩原: 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引入了更多AI元素。虽然许多国际比赛仍以选手独立解决问题为主,但我们认为在AI快速发展的时代,探索与AI合作的新模式至关重要。本次大赛正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开端。

艾诚: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2万名选手报名,最终28名来自12个国家的选手进入决赛。这些选手都是谁,以及为何如此积极参与?

施韩原: 这些选手都是全球顶尖的AI编程人才与科技精英。他们之所以愿意参赛,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他们的关注;另一方面,杜瑜皓同学在各项比赛中,长期综合排名前二的选手,他的号召力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艾诚:为什么你能号召到这么多的AI精英?

杜瑜皓: 平时与大家有紧密的交流,在线上也有开放性的社区与社团。

艾诚:在比赛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杜瑜皓: 这些选手最小的18岁,最大的40岁,他们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中一个,是一位来自日本的女选手,虽然我们女性在这里面相对人数比较少,但是她多年来一直都热爱这方面的内容,也是一位比较著名的选手。

艾诚:本次大赛分为传统赛道和创新赛道,能否介绍一下两者的区别?

杜瑜皓: 传统赛道的评判标准非常明确,选手需要在有限时间内解决更多问题(3个小时内解决6个问题),且正确率越高越好。创新赛道则更具探索性,创新赛道虽然也需要解决3个问题,但具有比较长的阅读 材料,这就要求选手与AI合作,来帮助自己快速提炼和阅读材料,并生成代码或相关内容。

创新赛道的题目设计更具开放性,选手需要在有限时间内结合AI进行自主探索,这是与传统赛道的最大不同。

艾诚:既有创新又要确保绝对的公平,这对裁判是不小的挑战。

施韩原: 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总体而言,本次大赛也没有大的失误,举办的非常成功。

艾诚:对2026年的大赛有何期待?

施韩原: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选手参与,目标是从2万人扩大到5万人。有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才能保证社区的活力,以及才会诞生更多创新性的产品。

艾诚:28名选手角逐有限的奖项,相信选手们兼具压力与挑战,你有什么话想对参赛选手说?

杜瑜皓: 对于很多选手来说,他们的最终目标并非获得奖金,而是线下参赛,以及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朋友交流,这本身就是一段宝贵的体验。包括来到他们之前来过或者没有来过的地方。

艾诚:行万里路,去欣赏同AI以外的现实世界,同时也用AI作为工具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施韩原: 希望与参赛者一起,去做更多改变世界的事。

end.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