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硕工业级M.2 NVMe SSD固态硬盘主控芯片构建高可靠存储核心机制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7-11

天硕G55 Pro M.2 NVMe工业级SSD以自研PCIe Gen3x4主控+100%纯国产元器件实现了3600MB/s高速读取,-55℃~85℃的超宽温域稳定运行;以硬件级PLP掉电与固件协同保护全盘,支持智能软销毁功能。天硕(TOPSSD)工业级固态硬盘满足工业级抗振耐冲击标准,拥有200万小时+ MTBF高可靠认证及GJB2017体系背书,精准契合国产化存储对高性能、高可靠、高耐用的严苛需求。

本文将带你了解固态硬盘(SSD)主控芯片的主要内部管理功能。

在固态硬盘的内部运作中,主控芯片不仅负责在缓存与外部接口之间协调数据的传输流动,还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内部管理功能:磨损均衡、垃圾回收、坏块管理和数据纠错等,来保障闪存芯片健康工作、提升硬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1.磨损均衡

NAND闪存固有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每个浮栅晶体管的可擦写次数存在上限。每次执行数据的擦写操作,施加在存储单元上的电场都会不可避免地损耗其内部的隧穿层。随着这层绝缘物质会逐渐变薄,最终可能导致晶体管失效,完全失去存储能力。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整颗闪存芯片的总擦写寿命,主控芯片会执行磨损均衡策略。这一机制的本质是将数据的写入和擦除请求,智能地、均匀地分配到闪存的各个物理区块(Block)上,确保所有区块的磨损程度趋于一致。

2.垃圾回收

由于 NAND 闪存只能以“页”为单位写入、以“块”为单位擦除,导致即便用户只修改了少量数据,也可能引发整块数据的重写。这意味着在修改数据之前,必须先读取整个块、修改其中的数据、擦除原块、再重新写入。这个过程叫写放大(Write Amplification)

主控芯片通过引入垃圾回收机制来缓解这一问题。当系统检测到某一区块中的有效数据比例下降,就会主动将该区块中仍然有效的数据转移至其他空闲区块,再对原区块执行擦除操作,使其恢复为可写状态。

3.坏块管理

闪存单元有时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可逆的损坏,形成坏块(Bad Block)。坏块内的数据无法被正确读取或写入,若放任不管,将直接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

因此,主控芯片的另一项关键职责就是坏块管理

识别标记: 主动监测并标记出发生损坏的坏块。

安全转移: 迅速将坏块中存储的有效数据搬迁至其他健康的区块。

主动规避: 在后续的写入和擦除操作中,避开已被标记的坏块位置。

冗余替换: 在必要时启用出厂预置的备用区块资源,直接替换掉坏块。

4.数据纠错

与机械硬盘相比,NAND 闪存更容易在读取过程中出现位翻转(bit flip)或偶发性错误。这就需要主控芯片通过纠错码(ECC)来确保数据安全和可靠性:在每次数据写入时,主控芯片会对原始数据生成特定的纠错码,并将其一并写入 NAND。当再次读取该数据时,主控芯片利用纠错码比对读取结果,自动修正少量错误位。

综上所述,SSD的核心在于利用浮栅晶体管捕获电子实现断电存储;其特有的擦除后写入机制和块擦除粒度等决定了需要复杂的管理策略。主控芯片支撑了整个SSD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其算法的优劣对SSD的性能、寿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天硕(TOPSSD)坚定自主创新战略,其产品搭载自主研发的主控芯片。通过拥有“大脑”的核心话语权,天硕SSD精准驱动每一颗闪存颗粒发挥极致效能,确保用户能获得稳定、高速、可靠、持久的数据存储体验。

关于天硕(TOPSSD)

天硕秉承“中国芯,存未来”的品牌理念,以构筑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存储基石为己任,致力于充分满足高性能工业级算力引擎的严苛需求。其提供丰富的产品形态组合,包括2.5”SATA、mSATA、M.2 SATA 2280、M.2 NVMe 2242、M.2 NVMe 2280、U.2、XMC、BGA SSD及各类加固型工业固态硬盘。产品采用长江存储闪存颗粒、长鑫DDR等国产核心元器件,全面适配飞腾、龙芯等国产自主芯片平台。更多信息,详见TOPSSD官方网站。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