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民企冲刺院士:他们的“硬核”科技究竟有多强?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9-17

每两年进行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活动,一直是我国科技人才选拔中的重要事件。最近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本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分别有639人和660人入围,这一消息引发了科技界及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中国工程院专门设立8个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项名额,全面释放国家重视民营经济、推动创新体系转型的明确信号。 

众所周知,科学院院士需要在数学、物理等基础研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取得卓越贡献,相对来说,工程院院士的评选则更侧重重大工程建设、解决现实重大技术问题、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要求院士候选人是某一领域技术方向的领军人物。

而作为民营企业院士候选人,他们一方面是公司的创始人,另一方面是公司的技术“源头”和“领袖人物”,他们以技术引领公司突破技术创新,通过产业应用中占据科技高地,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呕心沥血、奋发图强。

理性看待中国工程院专门设立8个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项名额,从院士评审不倡导"唯论文、唯奖项、唯项目、唯帽子",并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看论文、不看奖项、不看项目、不看帽子”,而是更加注重学术和技术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或者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效。鼓励民营企业候选人参与申报,并不是降低院士遴选的“科技水准”。实际上,这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产业引领”两个方面双轮驱动,从单纯论“文”完善到“文武兼备”。

民营企业候选人“身怀绝技” 遴选标准提高

分析本次20位民营企业候选人(见下表),大部分候选人都是“身怀绝技”,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过国家级技术发明或者科技进步奖的12位(占60%),其中6位甚至获得两次国家级科技奖励(例如比亚迪的廉玉波);没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过国家级奖励的候选人不多,只有8个,但也都是行业翘楚,例如长江存储的霍宗亮虽然目前没有国家奖的加持,但凭借其雄厚的科研实力与已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未来一两年内将有望问鼎国家级奖励。

更进一步来看,这些候选人大部分发表过分量十足的相关海内外学术论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仅得到学术界认可,也得到了产业界的认可。其中,5人(廉玉波、吴凯、骆建军、张国良、贾振华)不仅仅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或者科技进步奖,也同时获得过“何梁何利基金”奖励。这个基金会的奖励,在业内被称为“院士风向标”。

可以说,这些民营企业候选人在技术水准方面并不逊于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部分候选人,本身就具备入选资格,部分人员在2021、2023年度就已经是合格候选人。

因此,民营企业候选人的特设名额,不仅仅没有降低标准,而是提高了遴选标准。在院士评审不倡导“唯论文、唯奖项、唯项目、唯帽子”的前提下,这是探索更科学合理的评选标准的大胆尝试。

ca79b990898c512150b76b3687adbecd.jpg

持续推进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走出“象牙塔”

民营企业院士候选人的激增,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创新体系从“学术主导”向“产研协同”的战略转型。在传统院士评选中,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本次工程院遴选制度改革,特设民营企业8个名额,其目的就是希望把民营企业科技人才从边缘参与者转变为战略竞争者。

这种尝试已经足以体现未来工程院院士的遴选途径的完善方向,即更注重科技和产业的融合,推进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走出“象牙塔”,深度融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如比亚迪廉玉波、宁德时代吴凯等候选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的研究成果既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又立足产业、引领着产业龙头企业,完美诠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

今年,科学院院士增选也设置了特设名额,比如,集成电路方向特设名额一个,就是对标国家集成电路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明确这是国家迫切需要科技突破的领域。本次工程院民营企业候选人里面,华澜微的骆建军就是这一方面的领军人才代表,他成立的华澜微公司因为硬盘和存储阵列方面的集成电路芯片国产化的突破,彰显民营企业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向上的担当。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的区域特征,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科技创新的新坐标。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候选人的突出表现,不仅是对这些地区创新活力的肯定,更是国家科技评价体系向实体经济倾斜、向战略需求聚焦的制度性变革。院士评选标准的演进始终与国家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民营经济正从创新的“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而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的候选人优势,正是这一历史转型的最佳注脚。

在去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中国工程院专门设立8个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项名额,无疑对呼应这一号召的最佳行动。随着工程院院士8个专项名额的落地,我们有理由期待,民营企业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实现技术突破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将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与无限活力。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