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通 | 什么是防御性商标?防御性商标的核心价值与布局建议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9-24

在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搭便车”“蹭热度” 等恶意抢注行为屡见不鲜,“老千妈”、“阿里妈妈”、“太白兔”、“沪上叔叔”......这些看似荒诞的名字,殊不知,它们都是品牌方精心布局的防御商标。

01、什么是防御性商标?

简言之,防御性商标是商标注册人基于防御目的,在已注册商标(即 “基础商标”)所核定的商品或服务以外的类别上,注册与基础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其中,注册在企业主要经营的商品和服务类别内的商标被称为“主商标”,而注册在主营商品和服务类别之外的商标被称为“防御商标”。

例如,苹果公司在 “计算机、手机” 等核心领域拥有极高知名度后,在 “服装、食品、汽车” 等数十个不相关类别注册 “Apple” 商标,这些跨类注册的商标便是典型的防御性商标。

除此之外,我们熟知的阿里巴巴“商标,同时递交的还有”阿里爸爸“”阿里爷爷“”阿里奶奶“”阿里哥哥“”阿里伯伯“”阿里宝贝“”阿里宝宝“等一系列商标;”老干妈”商标持有者,也为自己注册的还有“老干娘”“老干爸”“老于妈”“老千妈”“老乾妈”“老姨妈”“老干爹”等多个近似标识。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在注册上千个商标时,也递交了“沪上外婆、沪上姑姑、沪上婶子” 等 “亲属团” 商标的注册申请。

上述这些案例让许多企业主不禁思考,注册防御商标真的那么重要吗?

02、防御性商标的核心价值与布局建议 核心价值:守护品牌的 “三重屏障”

注册防御商标的本质是一种前瞻性的品牌保护策略,核心目标并非是要直接用于商业经营,它的价值首先体现在预防恶意抢注上,提前占据非核心类别,能避免企业陷入 “被抢注后高价赎回” 的被动局面;其次是维护品牌统一性,防止消费者因其他类别出现相同商标产生混淆,保护品牌声誉;最后是支撑品牌延伸,当企业计划跨界经营时,已注册的防御性商标可直接转化为核心商标,能够大幅节省重新注册的时间与市场推广的成本。

布局建议:提前规划,精准发力

对企业而言,防御性商标布局需把握三个关键:

一是时机要早,应在品牌知名度提升初期便启动布局,避免等品牌爆红后再注册为时已晚;

二是范围要广,布局不仅要覆盖核心类别周边的关联领域,还要结合行业特点预判可能被抢注的 “风险类别”;

三是管理要细,建立商标监测机制,定期排查近似商标,一旦发现侵权苗头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03、防御商标的后期维护

防御商标的价值实现,不仅依赖前期精准布局,更离不开后期持续有效的维护。若注册后疏于管理,防御商标也可能面临被撤销的风险。所以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强化正当使用

防御商标长期闲置易遇 “撤三” 风险,因此企业需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合理使用。如许可合作方使用,或在周边产品、联名活动中标注;与主商标关联度高的,可规划 “被撤再注” 方案,若被提 “撤三”,委托代理积极答辩并及时提交发票、合同等使用证据;如公司名称或地址发生变更时,需及时向国知局申请同步变更申请人信息。

规范续展管理

商标注册有效期为10年,期满需及时续展。企业应明确每枚防御商标的注册日期、到期日、类别等信息,提前6-12个月启动续展流程,避免因疏忽导致商标失效。对部分长期无风险、与品牌发展关联度极低的防御商标,可结合成本评估决定是否续展,但核心防御类别(如易被搭便车的食品、日化、电商等类别)的商标建议优先考虑续展。

市场竞争瞬息万变,唯有前瞻性布局,才能为品牌筑牢防御商标体系!这道坚不可摧的知产护城河,正是企业立足长远的底气。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