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启航以材料与动力双驱动技术重塑商业航天经济性边界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0-16

近日,我国商业航天在核心技术自主化上取得关键性跨越。据悉,“微光启航”公司的“微光一号”中型液体复用运载火箭总体方案,已顺利通过权威评审,标志着该型火箭的核心设计与工程路径得到正式认可,研制工作全面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该火箭是中国首款、也是全球唯一深度融合“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动力+全碳纤维复合材料+液氧甲烷”三大前沿技术的液体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正式迈入“材料与动力双驱动”的2.0时代。

三大核心技术构建系统级创新

“微光一号”并非简单技术堆砌,而是一次旨在重构火箭经济性边界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突破体现在三大技术路径上:首先,动力系统实现了跨越式突破。自主研发的“华光一号”燃烧效率超过99.2%,较传统发动机(≤95%)提升超过30%的运载能力,为火箭低成本回收复用提供了根本保障。

其次,材料领域取得革命性进展。通过突破高性能耐低温液氧相容性树脂技术,“微光一号”实现了箭体90%结构的碳纤维化,较传统金属材料减重25%-30%。在航天领域广为流传的是“每一公斤减重都直接转化为一公斤宝贵载荷”,此项技术为火箭带来10%的运力提升和25%的经济效益提升。

第三,推进剂选择极具商业前瞻性。液氧甲烷具有成本低廉、易于获取、结焦少等独特优势,是实现火箭快速周转、高频复用的理想选择,完美契合商业化运营需求。

AI驱动研发与工程实绩验证技术可行性

微光启航的技术突破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已通过多项工程实实验证。“微光一号”总体方案及碳纤维共底贮箱工艺总方案已获得十多位国家级专家评审通过,标志着核心技术与工程路径已得到顶层认可。

在研发流程中,微光启航深度融合AI技术,显著提升了设计效率与系统智能水平。公司与阿联酋Leap71及上海集栈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引入全球领先的“AI+计算工程”技术,旨在重塑火箭研发范式。此次合作将AI深度应用于“微光一号”火箭的“华光一号”发动机设计,能实现超大规模参数优化、将长达数月的设计迭代周期压缩至数天,并探索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原生创新构型,从源头提升火箭的性能、可靠性与国际竞争。

在制造工艺上,微光启航通过先进的3D打印技术实现了发动机与箭体结构的革新。公司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发动机关键部件如燃料室,并结合连续纤维3D打印工艺来生产复杂的火箭结构支架与部分箭体构件。这些技术途径不仅大幅缩短了迭代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更实现了部件的极致轻量化与高强度,为火箭的减重增效和低成本可重复使用提供了根本保障,充分展现了先进制造技术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核心价值。

在关键技术验证方面,1.4米及3.35米直径碳纤维贮箱已成功通过液氧环境下的低温、密封、打压试验,液氧相容性通过98J机械冲击考核,证明了材料体系的安全可靠。

创新回收方案与极致运载效率

“微光一号”在技术指标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其运载系数高达3.14%,远超国内同行水平。特别是在回收复用状态下,运力损失控制在10%以内,而行业普遍水平为20%-40%,这意味着“回收”不再是性能的巨大牺牲,而是真正的经济效益。

火箭采用创新的“船塔自适应环抱回收”技术,船上无支腿等易损结构,实现海上无损回收、地面自动处理。结合气动增阻减速设计,回收系统自重极低,进一步保障了运力。同时,上面级具备20次以上点火能力,支持多星异轨部署和末次主动离轨,实现“零空间碎片”;一级与整流罩均回收,实现航区“无残骸”,这将极大简化发射流程,降低保险成本。

国家队团队保驾护航

微光启航的核心团队由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等国家队核心单位的总师、总装负责人领衔,平均从业经验超过20年。团队累计拥有50多种型号从0到1研制经验、100多次飞行试验成功实践,覆盖“设计-材料-制造-总装-发射-运营”全链条。这种“既懂技术又懂工程”的团队构成,为项目高成功率、低研发风险提供了最强背书。

瞄准万亿级太空经济市场

在商业前景方面,“微光一号”设定了极具竞争力的成本目标:一次性使用成本低于2万元/公斤,回收复用成本低于5000元/公斤。当成本降至千元级别,将解锁包括太空制造、在轨服务、深空探测在内的万亿级新市场。

据测算,仅中国已规划的星网、G60等星座,就带来超1.1万吨、1100次发射的明确需求,对应约4400亿元的发射服务市场。微光启航有望成为最有能力以“白菜价”满足这一刚需的供应商。

公司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资方为北方产业机构,证明了专业产业资本对团队与技术路线的坚定认可。其商业模式规划清晰:从火箭发射服务,延伸到动力系统销售、空间应用服务,目标实现60%以上毛利率,40%以上净利率。

展望未来

按照规划,微光启航将于2028年实现商业化运营,2029年进行回收试验,2030年实现常态化复用。在商业航天连续两年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增长引擎”的政策东风下,微光启航正通过扎实的技术创新,为中国商业航天注入新的活力,也让全球商业航天市场看到了中国创新的力量。

随着“微光一号”的研制推进,中国商业航天有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为全球太空经济贡献中国方案。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