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立创拟上市以一站式服务模式,激活大湾区硬件创新生态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0-29

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优势,常被概括为“上午有想法,下午能落地”的高效。这种效率背后,是硬件创新领域对“速度”与“可及性”的双重追求。尤其在人形机器人等尚未标准化的领域,核心部件的“打样难”“打样贵”问题,长期制约着创新进程。嘉立创通过构建智能机器人一站式研发服务平台,将硬件创新从设计到量产的链路压缩为“最多点一次”的便捷操作,让工程师的创意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产品。这种模式不仅缩短了创新周期,更降低了硬件创新的门槛,为更多中小团队和个体创客提供了参与机会。

硬件创新的效率,始于对“小批量”需求的精准响应。以人形机器人研发为例,其核心模块如主控单元、运动控制单元等,均依赖高多层PCB的支持。嘉立创自主研发的PCB智能拼板算法,通过分析工艺要求、尺寸、交期等因素,将海量订单智能组合在一块板材上,实现生产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种算法不仅将订单处理效率提升数倍,更通过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将交付周期从数周压缩至最快12小时,成本从数千元降至几十元。

嘉立创的服务延伸并未止步于电子领域。为满足硬件产品对机械结构的完整需求,其将产业链拓展至3D打印、CNC加工、机械零部件商城等领域。例如,3D打印业务部署超1000台工业级设备,支持从1件试产到千件量产,最快5小时交付。这种“电子+机械”的全链路服务,让工程师能专注于创意本身,而非被供应链环节分散精力。2024年,嘉立创营收近80亿元、净利润9.98亿元,多层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71%,64层高多层板的量产上线,更标志着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

硬件创新的难题,往往源于初创团队在硬件技术上的短板。嘉立创的一站式服务,通过降低打样成本、缩短验证周期,帮助团队跨越了这一鸿沟。例如,宇树机器人在春晚的亮相背后,是嘉立创3个月内完成5次版本升级与样品验证的支持;优艾智合的人形机器人“凌枢”,仅用25天便完成从设计到真机行走的全流程。这种效率的提升,不仅源于技术能力,更得益于嘉立创“重资产”模式下的产业协同。

与依赖外协工厂的企业不同,嘉立创在广东、江苏、江西布局五个自营工厂,形成“左右邻是上下游”的园区生态。以珠海基地为例,PCB产线与立创商城的元器件仓储、SMT贴片车间同处一园,用户订单无需跨厂流转,最快15小时即可完成从设计到贴装的全过程。不同园区间则形成“打样—中小批量—大批量”的闭环:珠海、韶关等园区专注高柔性生产,满足快速迭代需求;涟水、吉安等园区承接大批量任务,通过数字化系统传递工艺数据,实现无缝量产。

嘉立创通过自建下单网站和自有的生产仓储基地,为客户提供覆盖EDA/CAM工业软件、印制电路板制造、电子元器件购销及电子装联等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年交付订单量超千万笔。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线自助下单网站注册用户数超710万,2024年度,公司付费用户超100万,处理订单数量超1,780万单。嘉立创的PCB业务出货订单量约1,058万单,付费用户近80万。针对“小批量、多样化、快交付”的订单特点,公司持续加大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构筑了高效率、低成本的数字化运营优势。

高校学生与初创团队是硬件创新的重要力量,但高昂的打样费用常成为其参与的障碍。嘉立创推出的“每月两次PCB免费打样服务”,仅当年就完成近160万笔免费订单,大幅降低了青年工程师的前期投入。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成本上,更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技术转化。例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的“柔性外骨骼机器人”项目中,嘉立创提供了关键PCBA制造服务;在“深圳科创学院2025极客营”中,其支持18个硬件项目在5天内落地。

嘉立创的生态构建还延伸至开源领域。其打造的立创开源硬件平台,聚集了超80万月活用户与10万个开源项目,形成知识共享与商业转化的闭环。这种开放模式,让硬件创新从“个体探索”转向“群体协作”,为青年人才提供了从创意到产品的完整路径。正如彭志辉(稚晖君)等先行者的经历所示,嘉立创的服务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更通过产业生态的支持,让更多“车库创新”式的梦想得以实现。

在研发方面,嘉立创的投入也持续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达23,862.81万元、29,967.94万元和32,880.6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4%、4.44%和4.11%。通过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嘉立创已掌握了涵盖软件开发、PCB制造、电子元器件购销、PCBA、机械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的核心技术,构建了核心竞争优势。

从拼板算法到全球服务网络,从园区协同到开源生态,嘉立创的技术创新与模式探索,始终围绕“降低硬件创新门槛”这一核心。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营收增长与高端制造突破上,更在于为行业构建了一个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每一个创意都有机会被快速验证,每一项技术都能找到落地场景,而这或许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硬件产业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