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蓝凌与钉钉的“融合”,泛微和腾讯、上海CA等的“连接”就不够看了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8-09-28

9月27日,泛微举办e-cology 9.0产品发布会,会上成立与上海CA、契约锁、腾讯企业微信的战略联盟。

而就在前一天,9月26日,蓝凌召开发布会,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钉钉的数亿元战略投资。

一前一后,针尖对麦芒。

同样是合作,呈现给外界的结果却走向了两个极端。后者像是从恋爱到婚姻,前者却更像是在被动防守。

蓝凌与泛微,同属协同OA领域前三甲,且均选择牵手互联网巨头,但最终为何会走向两条完全不同的路?蓝凌强调与钉钉的 融合”,有了战略投资,并即将融合打造新产品与服务;泛微选择与腾讯的“连接”,止步在基础的消息流打通。

泛微的强势,牵手腾讯

从泛微说起。

泛微、蓝凌,皆是管理软件领域的老人了,至今十数年近二十年的历程,双双成为协同OA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先品牌。在面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一波波浪潮时,双方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牵手互联网巨头。

然而市场层面又有些许不同,即泛微A股上市后,在市场综合表现上暂时领先了蓝凌。于是,市场的老大与市场的老大很难牵手成功,因为它代表着傲娇,代表着强势。因此在和钉钉做了接触之后,同样希望保持主导的泛微最终转而选择了企业微信,这个在行业内看来是腾讯战略性防守的2B产品。

道理也很简单,市场老大话语权更大。

腾讯的“连接”,折戟2B

再看泛微牵手的腾讯,一如既往的连接打法。

腾讯确立下连接的战略后,在C端取得不错的成果,比如个人社交的连接、游戏的连接,而依靠流量加持的腾讯C端业务生态,也是过得相对滋润。也因此,行业一种评价就是“合作?给流量!投资?给流量!”

但在B端,腾讯云、企业微信等虽延续着“连接”的套路,结果却并不理想。不谈业务本身已经被阿里云、钉钉远远抛下,现在的局面已成防守的意味更重,就连腾讯一直擅长的以流量换生态也显得有心无力。

实际上,根源在于To B是复杂业务,具有决策链条,流量并非重心,有流量自然更好,但核心永远是产品所创造的价值。因此,企业微信以及此前的腾讯企点、RTX、企业QQ等to B产品,即便是腾讯所出,却总是难成大器。

举个例子,据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数据显示,号称拥有10亿用户的微信开放给企业微信导流后,转化率仅有0.8%。

为什么在C端娴熟的套路,B端玩不转了?

蓝凌的选择,心思很远

蓝凌就看得很透。给再多流量,真正能转化为客户的能有几个?很难。尤其是对擅长中大型企业的泛微,侧重大型、特大型企业的蓝凌,更是意义不大。深耕企业服务领域十数年,蓝凌很清楚企业选型时考虑的是价值,是安全,是切实地解决掉问题。这是连接,是流量无法带来的。

蓝凌看重的是什么?

就像蓝凌在发布会上的回答,两者的合作从钉钉刚成立时就开始,当时蓝凌专门派出团队驻扎在钉钉,一起研发产品,主攻协同管理软件。随后进入很长时间的“相互观察期”,两者不断交流在企业服务市场、产品和技术、客户之间的体会和趋势走向,不断观察对方的使命感、价值观、发展理念。

简单盘算,从开始到战略投资,三四年时间。蓝凌花了三四年时间在等什么?蓝凌对未来的野心很大,也直言不讳,希望从眼下的协同、OA走向智慧办公。

可以说,蓝凌也不缺钱,不缺产品,更不缺客户,它缺少的是一个更大的、契合的平台,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复制出去,可以服务更多的客户,只有这样,它才能做得更大,才能通过融合脱离原有的赛道,进入新的格局。

如果是连接,那么导入流量即可,既可以帮助蓝凌成为更大的公司,而钉钉则收获了更多的大企业客户。但这种连接非常脆弱,都是建立在短期的利益至上。而融合则是建立在长远战略上。

这也是蓝凌特别看重的地方,战略级别,使命级伙伴,而不是仅仅要资金。

钉钉的“融合”,看得更透

使命级伙伴,是阿里很多业务都会出现的说法,阿里云也是。从云徙科技和阿里云的关系上,可以看到,阿里的使命级代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钉钉对使命级伙伴的合作方向,则是融合。蓝凌发布会上,钉钉这样表述,蓝凌与钉钉的合作,不是浅层的连接,而是深度的融合。从软件时代到全新的企业互联网,融合将成为生态合作的新层次。蓝凌在大型企业领域的理解,钉钉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双方的融合将打造全新的产品与服务。

2B市场该如何合作,阿里更懂,钉钉这个所谓的“互联网野蛮人”看得也更透。这体现在蓝凌身上,在智能硬件的合作伙伴身上。

钉钉这几年成长很快,背后自然缺不了学这些伙伴的长处,但反过来看蓝凌的成长、硬件伙伴成为创业新宠,不也正是从钉钉学到了东西。

这是钉钉的融合带来的,互相学习、互相补齐。而连接,只是浅层次的连接,说穿了仅是流量与股份的互换,产品本身并未作出改变,用户也无法享受到创新的产品与服务。在2B,行不通。

融合与连接,投入有差

这样来看,蓝凌与钉钉的融合,放眼的是产业的未来,是智慧办公,看的是云、移动、智能办公;泛微与企业微信的连接,却似乎还停留在OA层面。

当然,钉钉的这种“融合”会被外界解读为钉钉过于强势。但仔细想想,不做融合、不借助外力来成就,怎么去打破固有的产品局限、思维局限,做到突破创新。

连接和融合的区别,简单理解,连接的结果就像杂货店,是将大伙儿聚到了一起,但彼此之间品质不一、规格不一,相互独立;融合的成果则像旗舰店,不仅聚集了很多产品,而且是品质统一、相互一体。

这样一看,高下立见。

往心思深处看,也不难懂,融合就意味着需要相互的妥协,都会放弃一定的眼前利益,把更多目光放在更远的将来。割舍、放弃眼前利益,对合作的双方而言都需要很大的勇气。蓝凌三四年时间,等来命运相托付。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华为的价值观,对内有这种团队文化,对伙伴有同舟共济,如果舟沉,双双倒下;阿里有使命级伙伴、有融合,融合意为一体,如果失败,一体皆亡。

相比之下,连接、半条命,却是伙伴没了,还有半条。当然,不是说半条命不对,这确实是腾讯业务形态下非常正确的选择,但对伙伴时,却意味着还留了另外半条命的后路。

至少在2B,这个理性决策的市场,很难走长远。

回归泛微与蓝凌,谁能在各自的合作中收获更多?且看且看。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