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健康战疫直播间“鏖战”40天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0-02-28

“书到用时方恨少”, 疫情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宅星人愈发能体会这句古训蕴含的智慧,许多放在平时很好解决的“小意外”,疫情期间却变得异常棘手。

韦女士是个称职的北方妈妈,儿子刚刚六岁,疫情期间迷上了平板电脑,一天七八个小时都在玩小游戏,让她心急的火烧火燎。在网上看到了很多文章,最终仍然没有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全城的小区都在封闭中,带儿子出去转转分散注意力的做法已行不通。既然必须做“宅星人”,如何解决小家伙的上网成瘾问题,韦女士亟需有人告诉她解决方案。

和韦女士所代表的妈妈人群一样,宅家生活麻烦不断的还有孕妇、慢性病、焦虑等人群,疫情期间大量的困惑需要有人能给他们解决。

孩子发烧了该如何就医,才能不被交叉感染?春运途中如何做好防护,避免不幸“中招”?脑血管病复查时间到了,去还是不去?每一个具象的问题背后,都是疫情期间遇到的人生困惑。

网上围绕这些问题的科普文章浩如烟海,医学/疾病科普知识对于大多数而言,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门槛,加之文字内容需要大量的整理和创作,导致时效滞后,网友需要一个更为“直接”的渠道解疑答惑。

这四十天中,几乎每天都有一位权威专家或一线医护人员,通过百度健康“战疫直播间”耐心、详实的解答着网友关心的热门问题,通过实时互动及时将疫情“知识点”娓娓传授给大众。

疫情防控期间每天都有海量的或真或假信息影响着每个人的判断,百度健康“战疫直播间”里的白衣天使们就像一颗颗“定海神针”。通过直播,即为广大网友带去“靠谱”、及时和一手的知识,也安抚着他们焦虑和烦躁的心,让大众宅家生活不再“一团乱麻”,一起等待着抗疫曙光到来的那一刻。

巧解破窗效应,专家奇兵“线上战役”

新冠状病毒爆发得很突然,病毒传播速度也超越了17年前的非典,看着确诊人数每天都有增长,感染人数曲线远比非典来得更为陡峭。数亿人蹲在家里,躺在床上或身处办公室,如何防疫,疫情期间生病了该怎么办,都成了新问题。

数据来源: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2月4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应激与成瘾行为研究室主任谌红献,就通过手机直播为千万父母带来“居家隔离,谨防学生‘为网所困’”的讲题。疫情深刻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难题,在此期间会被无限放大,例如孩子上网成瘾问题,在疫情期间就有泛滥的趋势。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过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疫情期间,极易引发人的某种陋习滋长,不及时矫正的话,日久天长将积累成为影响一生的坏习惯。

2月12日,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急诊医学系主任朱继红,在百度健康“战疫直播间”与网友分享“出现发热咳嗽,我是不是中招了”,一次连线了130万人。

用户可通过百度App“抗击肺炎”专题进入,也可以通过搜索“战疫直播间”直接进入

冬春交替本就是感冒发烧高发的季节,并不是所有发烧都是新冠肺炎。发热了该如何处理?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该如何区分?小刘就是130万观看直播网友中的一位,他体温37.1度,心里感觉仿佛天要塌下来,看完朱继红医师的直播,很快稳定了情绪,决定先在家自我隔离几天,观察是否有其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然后再决定去医院。

直播不仅仅消除了小刘是否发烧的疑虑,也对疫情和感冒、流感等病情有了一定的掌握。虽仍担忧自己可能“中招”,却不再因为无知而恐惧到寝食难安。

在百度健康战疫直播间里,几十位来自各领域的医生和专家通过直播形式,将权威、及时、一手的科普“知识点”传播给大众;可听、可互动的直播模式增加了用户和主讲人的互动及时性,这些专家奇兵组成着一条特殊“线上抗疫”战线。

最重要的是直播方式能够很好的互动,面对网友关心的出行防护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乔贵宾医生,发明了一套“木头人”理论:外出时就要像一个木头人一样,不乱动、不乱摸就是最好的防护。这套简单易懂的理论一出,受到了很多中老年病人的喜爱,也会主动分享给自己的家人。

其实,每一个来到百度健康“战疫直播间”的医生专家,都很乐意有一个这样的平台,让他们和千万的网友直面互动。自疫情开始,医生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朋友的朋友,前赴后继的发短信、微信询问各种情况,一对一的效率毕竟太慢了。

直播间里医生和专家先会进行一场针对性的科普,并在最后的环节和网友互动,这种模式相比大多数科普类型都显现了出了独特的优势。

百度健康“战疫直播间”专辑下有六个大的类目,科学防护、谣言粉碎、直击一线、心理讲堂、居家指南、儿童防护,涵盖了疫情期间大众最关心的几个大的领域。目前累计项目有70余场,每天至少1-2场直播,并根据当下社会的变化,随时更新着“讨论”的话题。

自疫情开始,“战疫直播间”就开始忙碌,权威专家和一线医护人员与现代技术结合,共同打造了这场专业、权威、系统化科普直播的“栏目”,为防疫做着贡献。

直播是治焦良方,有“知识点”也有“温度”

 

不久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刊文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是第一个真正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infodemi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传播真假信息,助长恐慌和希望。

百度健康“战疫直播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学科主任王小平

在“疫情下,我需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吗”讲解中,王小平主任医生分享了过去几次重大疫情和大灾难中心理疾病发生率的数据,这些数据都远远高于平常时期的数据。宅在家里与过度关注疫情,会使人心理上的压力增长,进而导致普遍的焦虑问题的发生。

新年过后,又面临着复学、复工的压力,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焦虑感。

疫情发生不久,南方一名妻子,因为靠近疫区心情变的压抑,怕出过远途的丈夫“中标”,然后传染给自己,因此日夜难寝,睡不着觉也吃不下饭。无论是谁来解释“肺炎”,她都难以听到耳朵里,不仅把丈夫隔离在房间里,要求在家也戴着口罩,也禁止儿女和丈夫接触。其实,很多过激反应都来源于不了解和不信任。

还有“双黄连事件”,自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说法发布,未经深入了解,消息就迅速在社交媒体形成刷屏,双黄连口服液在各大渠道皆被一扫而空。当晚查询的几个电商平台,均为售空状态。一夜之间,双黄连口服液代替口罩成为了新的“断货王”,离谱的是双黄莲蓉月饼竟然也因为争抢而脱销。

作为国家医疗体系中的一线医护人员,和医学界的专家学者,他们本身就时时和国民的健康生活接触。相比于冷冰冰的文字和图片,视频内容更具备温度。这对于缓解普遍的焦虑情绪,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有知识点又有温度的直播科普,在三十多天里陪伴着数百万、数千万用户度过每一个难熬的日日夜夜。在传播如此迅速的疫情影响下,感受到焦虑和压力是正常现象,有了这些“战疫直播间”里的特殊“战士”,可以通过直播这个平台给更多的人带来有价值的信息和心里安慰,打响着现实疫情之外的“信息病毒”防疫。

科技力量成为“线上”防疫网

詹姆斯.格雷克《信息简史》一书中揭露,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希望尽量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技术支撑着这一追求持续落地。

老马是银发一族的老人,智能手机对他而言,还是个需要学习的“机器”。他最近已经能够熟练的打开百度App,并收看每一期的“战疫直播间”。在观看“战疫直播间”期间,左侧有一个可直达“免费义诊”的入口,这促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次触碰互联网医疗。

通过直播了解在疫情期间不能够“借酒消愁”,老马也真正明白儿子与女儿近些日子给他的许多忠告,他也会时不时的转发直播预告,让儿子和女儿也抓紧学习新知识。

疫情期间,众多呼吸、感染、心脑血管等专家入驻百度“问医生”,超过10万公立医院医生通过百度平台在线为用户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提供用户权威医疗建议。

截至目前,百度“问医生”免费服务页面访问量已破3.8亿,累计为用户提供了超1400万次咨询服务。

小施则是一个7个月的孕妇,通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教授杨慧霞讲座“非常时期,怀孕及产后女性该如何防护”,对于如何安稳度过疫情,心里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权威医生带来的系统性知识,让她不再是整日忧心忡忡。

在一次收看直播后,在百度“抗击肺炎”专题页的“精选栏目”下找到“智能自测”工具,根据自测助手的提示,她按顺序回答相关的7-8个问题,然后就有了结果,她把这个小工具推荐给家庭里的每个亲戚。

信息时代人类获取信息的手段,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开始多样化,既可以通过直播内容形式获得科普知识;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直接和权威专家进行一对一咨询。用户甚至能够实现通过自测工具,来获得一个智能的测试结果。

近日,因为复工的到来,疫情防控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可大众对健康科普的重视,正有益着抑制疫情的继续泛滥。

从直播、病情自测、免费问诊到一对一咨询,百度健康组合成了“线上”立体式防疫网,平台与专家携手合作,发挥科技力量,打造着宅在家里的“全民抗疫”第二战场。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