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共享出行“哑火”,廉价电动汽车需求或将爆发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0-03-11

文/东方亦落

共享经济近年火爆异常,在出行代步方面也不例外。可随着时间与实践的检验,共享出行的弊端逐渐暴露,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拥有私人代步工具的重要性,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刺激了许多人购进代步工具的需求。

但是购买代步工具也要谨慎选择。许多人会选择自行车、电动单车或滑板车,但是这样的代步工具会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若是买汽车又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而且燃油车也不够环保。

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汽车或许是不错的选择。虽说如今电动汽车单价普遍昂贵,但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公司在研发电动代步汽车,价格相对而言更为“亲民”。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短途代步市场也可能向代步工具个人化的方向发展,而廉价电动汽车会成为一种趋势,共享出行大概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疫情突至共享出行“哑火”,个人代步工具重要性凸显

根据麦肯锡给出的关于短途出行的报告来看,2015年起,投资者们在短途出行初创企业中的投资已经超过57亿美元,其中80%以上的投资目标都在中国。短短几年时间,一些短途出行的初创企业估值已超出10亿美元。

而在短途出行中,共享出行又尤其受到青睐。麦肯锡估计中国、美国与欧盟到2030年,共享短途出行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3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而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这几年在中国也着实出尽了风头。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共享出行存在的问题实在是很多:共享单车企业欠的押金到现在也没还清,街上满是“单车垃圾”;共享汽车租金高、押金返还难,许多新手热衷于用共享汽车上路练手,造成极大的交通隐患,出现事故责任难以明晰;网约车更是屡屡出现威胁乘客人身安全的事例,并且容易受到规则、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数量不稳定,不能保证乘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叫到车,极为不便。

如果继续探索共享出行乃至共享经济的本质,我们会发现,拥有较多资源的社会群体能够在共享经济模式下获得更多利益,而普通人则需要为了享受共享经济的“便利”而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些深耕共享出行领域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它们会对平台中的用户不负责。它们像是中介,但却又不会像中介那般付出劳动,开发了一个网站或程序之后,就坐等资金进账。这种模式类似于旧社会的地主与平民的雇佣关系,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

这些观点来自《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一书。或许有些偏激,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共享出行不是像我们表面看到的或平台宣传的那样光鲜亮丽,背后隐藏着不易察觉的暗涌。而共享出行领域频频出现问题,或许也与共享经济本质中的“阴暗面”脱不开干系。

要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讲,要避开这些问题,拥有属于个人的代步工具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 比起使用共享出行方式需要担心押金能否返还、会否被人做手脚、出了事故谁负责等问题,自己的代步工具就少费了很多心思。即使共享出行是许多企业和投资方看好的领域,可问题暴露得愈发明显,代步工具个人化的需求也就愈加强烈。

此外,突至的疫情也进一步刺激了此类需求的增长。由于疫情影响,网约车业务单量骤减,以滴滴核心的代驾业务为例,原本日均服务约38万人次的代驾业务大幅度缩水,两个月之内超过10万的代驾司机失去收入来源,为了留住司机,滴滴最近推出了“跑腿业务”, 避免疫情结束后人员短缺。

共享汽车虽然成为许多人在疫情期间的出行选择,却也同样面临着消毒可能不到位、停车位难找、车辆调度、权责明晰等问题。而共享单车虽然在疫情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但共享单车行业之前的口碑与缺陷,注定其在疫情平复之后也并不会成为人们的代步首选。

在公共交通载客量下降、效率降低、共享出行领域不景气的情况下,私家车在出行方面更具私密性,对于防止传染、自行隔离尤为重要,因而需求量激增。在2003年非典病毒爆发之后,汽车销量增长率高达34%,比2001年高出2~3倍。

如今的大街上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而照今年的情形来看,对私家车的需求很可能像之前的非典时期一样迎来大爆发。但对于许多人而言,私家车并不是说买就能买的,在中国的国情之下,买房买车对许多家庭及个人而言都是大事。而如果仅仅是想要寻找一种代步工具,相信许多人都不会以私家车作为首选。

但是那些容易被当作代步工具的电动单车、滑板车等虽有出行便利、单价较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也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易受天气因素影响等缺陷。说白了就是用这些代步工具不如坐在汽车里舒服和安全。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更多人既能享受到更为舒适的出行工具,又有能力为此买单,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深耕的方向。

二、企业研发廉价电动汽车,或成共享出行之后新风潮

如果不考虑购买力、交通拥堵等因素,那么开着私家车出行应该是最舒适的出行方式了。可现实情况又让人不得不考虑其他因素:燃油汽车油价贵、对环境污染大,新能源电动汽车环境污染小,可价格更加昂贵。如此一来许多人就失去了自驾出行的权利。当然,我们可以选择电动单车和滑板车这种轻快便捷的交通工具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然而体验就不那么舒适,安全隐患也更大。

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所以一些企业就想着对这种现状做出一些改变。

成立于2019年的英国初创公司MeV致力于研发BeeAnywhere车型。这是一款双人座的小型廉价电动汽车,中文意思大概是“随时可见的电动小蜜蜂”。

其实在英国,想要推行这样的纯电动汽车是很困难的事。因为英国直到现在也依然是燃油车最受欢迎,这可能是“日不落帝国”那种古老做派所致。而BeeAnywhere得以研发,其实也得到英国相关部门的支持,看来英国也有意对看重燃油车的现状做出一些改变。

为了尽快推行这款车型,MeV将BeeAnywhere的价格定在低于10000英镑(90000元人民币)的水平,BeeAnywhere也由此被称作“英国最实惠的电动汽车”。在设计方面,BeeAnywhere使用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器,这就减少了不必要的零部件和设备,真正意义上实现“底价出行”。该公司创始人表示,“零排放”是有益于环境的大事,不该因收入高低而被区分开来:“BeeAnywhere可以用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的方式,提供零排放出行”。

除了MeV这样的初创企业,传统厂商也将电动车的推广纳入计划之中。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计划在欧洲市场推广纯电动汽车Honda e,该车型搭载了35.5千瓦时电池组,续航里程达138英里。

早在去年下旬,本田就公布了“电动化愿景”,提升供给欧洲市场的车型,期望在2022年之前全部实现电动化。此外本田还预备在明年发售Honda EV、第11代思域混合动力版电动汽车。

可以看出,这些电动汽车与以往的电动汽车有所差别,不论是价格还是功能方面。其实因为此前对电动汽车单价和宣传定位普遍较高,给了人们一种“电动汽车是有钱人的专利”的错觉。实际上无论是单车、滑板车、燃油车还是电动汽车,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大众日益丰富与多样化的需求出现的。这种需求通常受两个核心要素影响:经济性与便捷性。经济性自然就是价格,便捷性则包含车身是否灵活、操作是否简易、是否满足代步需求等因素。

代步出行这件事也不只是大城市的需求,人们都希望对自己的双腿好一些,不希望让它过于劳累,所以能有代步工具再好不过。所以这是一种普遍性的需求,因此代步出行是拥有庞大量级的需求市场。

由于代步出行的方式会极大地被经济性和便捷性所影响,再加上疫情激发了代步工具个人化的趋势,这也就给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机会。 这个机会不仅能让更多用户有更好的代步体验,还能释放出支撑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发和经营的足够的利益空间。

但是用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电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对许多人而言又是不划算的,所以廉价的电动汽车更有机会。 中国的家庭或个人并不是都需要一辆特斯拉,但一台代步的廉价电动汽车会在未来成为趋势。

例如中国的低速电动汽车就很有前景。市场单价低、续航不用太高、速度也无需太快。因为作为代步工具,主要满足短途出行需求就够了。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一款续航150公里左右、市场价不超过40000元的2.8米~3.5米的微型车作为代步工具就非常有前景。

可以根据以上种种状况推测,疫情结束之后汽车市场会迎来大爆发,不过可能除了传统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市场之外,廉价的电动代步车也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成为更多人以单车、滑板车作为代步工具之外的新选择。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