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小银行数据安全治理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0-08-20

近日,由安全牛、谷安研究院联合通付盾等多家数据安全厂商编写的《中小银行数据安全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通过对数字安全领域技术企业进行调研,分享了专业数据安全技术公司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和技术工具应用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为银行开展和完善数据安全风险管控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方案。

《报告》主体架构分为概述、数据安全治理环境、数据安全治理方法、数据安全治理运维、数据安全防护工具等,力求覆盖到数据安全治理的主要方面。通付盾重点参与的调研领域为 用户身份认证 。以下是《报告》中,通付盾关于数字身份认证领域完整解决方案:

1. 身份认证核心需要

中小银行用户对该技术的需求大致可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1) 首次身份认证

主要指银行在电子渠道针对用户(特别是非存量用户)在注册、开户、信用卡申请等场景的身份认证行为。防范身份虚假、资料虚假、身份伪冒等风险。

2) 二次身份认证

主要指银行在其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的登录、转账等场景,针对用户在移动设备端发起的关键交易信息进行二次确认,以满足监管合规(如:电子签名法、261 号文、170 号文等)、安全便捷、国密改造的需求。

2. 技术应用的难点与挑战

移动互联时代的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经济稳定、民众安全的重要问题,其中身份安全是核心基础之一,影响着移动互联安全的方方面面。在中小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如何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和资金安全成为目前的焦点。该技术在中小银行用户应用过程中,会遇到多因素认证服务、多种认证方式、统一和多样化的认证策略等难点。

1) 提供多因素认证服务

用户身份认证与管理可以为多个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应用提供统一的认证服务,不需要应用系统独立开发、设计认证系统,为业务系统快速推出新的业务和服务准备基础条件,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系统需为这些应用提供统一的接入形式。

2) 提供多种认证方式

银行的不同业务系统的安全级别不同, 使用环境不同,用户的习惯和操作熟练程度不同,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系统需针对这些不同的应用特点提供不同的认证手段。

3) 提供统一和多样化的认证策略

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认证方式,需提供统一的策略控制,各个应用系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策略设置,根据应用或用户类型的需求,设置个性化的认证策略,提高应用系统的分级管理安全。

3. 技术应用的关键指标

用户身份认证与管理是银行安全门户的入口,只有安全的认证机制才可以保证银行大门不被非法人员进入。通付盾认为,用户身份认证与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功能及技术:

1) 时空码

时空码技术是一种安全可信的准硬件级动态多维码技术。通过动态算法、P2P(去中心化)校验等先进技术, 融入时间因子、空间因子、硬件指纹、行为因子、逻辑加密等多重安全因子,有效保护近程凭证安全,防偷拍、防截屏、防劫持;同时也保护远程凭证安全,防病毒、防木马,确保凭证安全和交易安全。时空码技术相当于在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建立起设备之间的安全通道。

2) 密码算法

身份认证产品中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要求的安全算法。支持的算法包括SM2、SM3、SM4 和安全随机数。

3) 设备指纹

设备指纹技术是基于国际领先的网籍库技术,快速识别和采集设备的上百种软硬件属性及行为属性,为每台入网设备生成防假冒的、唯一的设备ID,作为虚拟空间的“身份证”,形成开放式平台的隐形账号体系。在HUE 产品技术架构中,设备是终端用户与各业务系统建立关联的载体,设备指纹的精确性确保了用户设备的唯一性。

4) 安全通讯

•SSL 安全通道(HTTPS)

HUE 服务要求连接的请求都采用HTTPS链接,来保障传输数据不被泄露和篡改。

• 国密算法加密传输

在HTTPS通讯安全的基础上,使用国密算法加密所有通讯数据,增强安全性,消除安全依赖。

• 完整性校验

应校验身份认证产品的完整性,保证连接的是合法的未被劫持篡改的身份认证产品,若完整性校验未通过, 则连接自动中断。

• 访问鉴权

所有访问身份认证服务的网络连接都必须通过鉴权后,才允许建立会话。鉴权使用国密SM3算法。

• 带外通讯

基于特有的设备指纹技术,只有与业务账号绑定的设备(移动设备)才能收到推送的确认消息。

5) PKI 体系

采用国密非对称SM2算法原理和技术实现,使用数字签名方式提供安全的身份认证服务。

4. 通付盾数字身份认证核心亮点

基于以上几大方面,通付盾为《某银行用户身份项目》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满足了该商业银行在“在手机银行转账汇款业务中,使用数字签名等安全可靠支付指令验证方式,提高转账汇款安全性”的客观需求及对应于261号文中明确要求的“采用数字证书或者电子签名等安全可靠的支付指令验证方式”和“银行应当进行大额交易提醒,单位、个人确认后方可转账”等“手势密码”和“交易信息确认”等功能,实现安全转账的同时,为用户带来便捷。通付盾数字身份认证方案兼具以下核心三大亮点:

1. 去中心化标识符(Decentralised Identifiers,DIDs)

去中心化标识符(Decentralised Identifiers,DIDs) 是一种新型的可验证的“自我主权式”的身份标识符,该标识符在全球范围内是唯一的,DID通常与加密相关的内容关联(例如公钥,服务端点),以建立安全的通信通道。它能够完全掌控在DID拥有者手上,独立于任何中心化的注册机构,身份提供者,或者证书颁发机构。对于那些需要进行自我管理,密码可验证的身份,例如个人标识符,组织标识符及物联网场景都非常有用。

2. 数据安全区块链

通付盾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基于区块链构成整个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使用区块链可以有效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扩展性和去中心化特点。此外,链上主要保存的是加密过程中需公开的数据(如公钥和算法)以及匿名和加密后的行为类数据,并不会要求上传用户的隐私数据。密钥管理及网络安全的最佳实践也贯穿了系统的设计,机构和用户本人将以妥善安全的方式保存自己的密钥及隐私数据。

数据安全区块链KeyChain结构图

3. 国密加密体系

客户端(电子签名法要求)使用SM2节和随机数算法生成本地公私钥对,私钥基于用户逻辑密码(手势密码)加密存储在本地(加密后私钥也会发往云端一份,便于应用重新安装后从云端更新,使逻辑完备),公钥会发往云端用于验签(身份认证)。安全性源自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数学基础保证加密安全。

通付盾数字身份认证解决方案区别于一般的身份认证产品,主要基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同时结合了通付盾设备指纹、时空码等多项专利技术,以及PKI、数字签名等安全技术,实现了安全扫码、重要信息确认、手势密码认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在内的多种身份认证方式,确保数据保护可信、可追溯,安全强度达到准U盾级,产品技术获得 国密局商密资质 公安部eID接入认证等国家级重要资质认证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身份认证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帐号密码到动态令牌、U盾、短信验证码,再到指纹、面容等生物特征认证,开发者和用户对身份认证的需求不再仅仅聚焦于最基础的安全性需求,便捷、隐私和规范性的兼顾,也成为重要的身份认证需求,通付盾将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完善,为更多中小银行数据安全治理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