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小米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3-08-18

被镁光灯聚焦的企业,总是会被贴上各种标签。

8月14日,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以“成长”为主题的年度演讲,刷遍社交网络。提到小米,你首先想到什么?手机发烧友、极致性价比,还是最年轻的500强?

这些都是外界用自己的视角贴上的标签,或许从作为创始人的雷军的话语中,更容易勾勒出小米的模样。

在此次演讲同时也是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回顾了小米一路走来的历程,总结了他的最大体会:只有认知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不仅仅是个人,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成长的历程,本质上也是认知不断突破的过程。

带着这个观点,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小米。

新认知中的“新小米”

人的认知,往往是带有偏差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曾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讲述了一个“易得性偏差”概念——人们总是根据某件事在脑海中呈现的轻松程度,来判断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

比如,小米此前一直被贴上“性价比”的标签,以至于很多人对它产生“易得性偏差”,认为它很难往高端化走。当小米在2020年启动高端化战略的时候,很多人对它持怀疑态度。

这次发布会上,小米一口气发布了许多新产品,显然再一次改变了大众认知、打破了质疑。

新产品包括新一代折叠屏旗舰小米MIX Fold 3、性能之王Redmi K60至尊版两款新品手机,以及超大平板小米平板6 Max 14、小米手环8 Pro。全新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 2,作为发布会“One more thing”登场。

小米MIX Fold 3,可以说是典型的“突破认知”的新产品。

△小米MIX Fold3

折叠屏,已经成为手机厂商竞争的主战场,许多折叠屏手机纷纷追求轻薄性。但是,仅仅靠轻薄就能打动用户了吗?

这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

从一开始,小米MIX Fold3就打破固有的产品认知,用“既要又要”的理念,追求兼具极致折叠和全面旗舰体验。认知的打破、理念的实现,最终还要实打实的、全方位的技术来实现。小米MIX Fold 3就深度融合了小米在结构、材料、芯片等跨学科、多领域的能力沉淀,不仅延续了轻薄基因,而且创造出全面的旗舰体验。

轻薄全能,或将重新定义折叠屏下半场的全新标准。

新产品之外,最让《一点财经》感兴趣的,其实是小米的新科技战略,因为里面折射出它对于时代、产业和用户体验的“突破性认知”。

面对新一轮产业与技术变革,以及基于对未来的思考,小米宣布进行科技战略升级,公布了自己的科技理念:

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坚持长期持续投入。

你会发现,小米的视角变得更广阔和长远了。

因为,一方面“人”才是科技的原点。小米等科技企业的探索,不仅要对人类现在的生活有价值,更要对人类未来的创造、进步和发展有价值,自身也会摘取红利果实。

另一方面,在不确定性较多的时期,放眼长期能够缓解当下的焦虑,稳住压舱石,更容易穿越周期。小米没有用短浅的眼光谋求一时之利,其实是种聪明的选择。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正如雷军在演讲中所言:“我们着眼长期价值,坚持长期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才能真正成为一家伟大的科技企业。”

当然,技术上的长期主义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考验着企业的耐心和魄力,能不能坚持、敢不敢大手笔投入。

从小米过往的表现来看,其一直在践行着长期主义。自2017至2022年,小米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

往后看,预计小米2023年全年的总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200亿元,2022-2026年将总计超过1000亿元。

过去的长期主义在发挥效力,未来的长期主义在进行当中。新的“认知突破”背后,小米真的变了。

“新小米”背后的源动力

企业认知的突破,往往需要企业家来主导和推动。

因为作为企业的掌舵人,他们的站位更高,视野更广阔,更能够在“突破认知”这条路上走在前面。

雷军表示,自己的人生经历过几次关键成长,每一段经历、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认知的突破,更是一次关键的成长。如果沿着雷军的人生轨迹一路寻觅,你会发现小米今天的变化并不意外。

因为,雷军本身就是“突破认知带来真正成长”的代言人。

早在雷军在武大的求学期间,他想两年修完大学所有学分,这意味着大量课程必须自学,自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很痛苦。

后来雷军发现,知识不全是线性的,大部分是网状的,知识点之间不一定有绝对的先后关系;前面内容看不懂,跳过去,并不影响学后面的;后面的学会了,有时候更容易看懂前面的。

求学路上的认知,在一步步突破。后来的创业之路,继续延续了这种突破。

由于“三色公司”的创业失败,雷军发现办公司太不容易了,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有太多东西要学,尤其是商业方面的基本功。

小米的横空出世,给传统的手机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然,近几年智能手机行业的增速放缓,也给小米带来了压力,打破认知重新挖掘增量是必然选择,而高端化正是必经之路。

近年来,各大国产手机厂商都在高端市场上加码布局,这既是一场关乎生死的硬仗,也是一场长跑。在高端化之路的探讨过程中,小米内部爆发了史上最激烈争论:做高端太难了,能不能不做?小米品牌能做成高端吗?

雷军清楚地意识到,高端是小米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战,他坚持说服大家:“无论有多难,我们一定要坚持使用小米品牌做高端。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我们在技术上寻求突破,赢得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做难而正确的事,用倒逼来实现前进,雷军带着团队一次次打破认知。最后的结果也相当出色,小米13在高端化上打出了漂亮的胜仗。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在2023年Q1季度全球手机400-599美元畅销机型TOP20上,小米13排在了第三名,销量达到了110万,仅次于苹果,超越了三星。仅仅一个季度就拿下优异成绩,可见小米13在高端市场上的高人气,也侧面反映出雷军“突破认知”的战略正确性。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一书中,企业家是带领企业成长的关键,他们之间比拼的是对市场风险的预测以及对机会的捕捉能力。

洞察力,是企业家精神的第一要素。它不是在给定优势条件下求解,而是改变约束条件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认知突破的表现。

从雷军过往的经历来看,他完全拥有企业家精神的特质。这也是小米如今能够突破认知,持续进化的关键。

持续搅动变局的AI

面向未来,小米还在持续变化当中。

对于新的科技战略,这次演讲上雷军披露了升级的四个关键路径与原则,即:

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

雷军曾说,技术创新是小米生存和发展之本。创业13以来,小米在技术上持续布局,科技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小米的技术研发布局已进入12个技术领域,包括 5G 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同时基于智能制造,进入机器人、无人工厂、智能电动汽车等,总体细分领域达99项。

专利,是检验企业技术能力最直观的指标之一。国产手机厂商曾被外界诟病自主能力弱,但实际上情况已经大大改观。在知识产权方面,截至今年3月31日,小米全球授权专利数已超3.2万件。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有效全球专利族企业排名,小米专利族占比4.1%,首次进入全球前十。

接下来,小米的“技术主角”将会是AI。

随着今年ChatGPT在 全球掀起AI热潮,全球科技界基本形成一个共识:

AI是未来最关键的生产力。

雷军也在演讲中表示,AI是未来的生产力,也是小米长期持续投入的底层赛道之一。

除了生产力提升,AI还将给相关企业带来资本价值上的提升。高盛分析师预计:“在未来10年里,AI技术每年可以将生产率提高1.5%,单此一项可能使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的利润在未来十年增加30%以上。”

优秀的企业,不是等到未来到来的时候才进行,而是在浪潮涌来之前就开始。在布局AI这件事上,小米已经在提前布局,而且在走出自己的路径。

针对“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小米将其概括为一个公式:(软件×硬件)ᴬᴵ。今年4月,小米组建了AI大模型团队,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应用尝试。其中首个应用就是将智能语音助理小爱同学升级了大模型版本,并开启邀请测试。

小米的大模型技术布局思路,并非一开始就广撒网,而是将“轻量化、本地部署”作为主力突破方向。其考虑的是,优先在手机上实现端侧跑通,这样能让每个手机用户更快、更好地在手机上使用大模型,享受技术红利。

当然,这背后需要强劲的技术能力做支撑,而小米的表现也不俗,其60亿参数的自研大模型在C-EVAL权威榜单上取得同参数量级排名第一,在CMMLU中文向大模型取得排名第一。

面对整个AI浪潮,小米显然不仅满足于大模型,而是有更大的野心,其准备将AI能力嵌入到全部业务线里,为业务和装上“超级大脑”。

眼下,小米AI的技术能力目前已经覆盖了视觉、声学、语音、NLP、知识图谱、机器学习、大模型、多模态等众多方向,并全面赋能了从手机、汽车、AIoT、机器人等多个业务板块。

科技企业的竞争,更深次是人的竞争。要超过对手,在人才的培养、团队的组建上就必须足够出色。自2016年组建AI团队以来,小米人工智能团队经过7年6次扩展,人员规模已达3000多人。

可以说,突破认知是科技企业的软实力,技术是硬实力,二者缺一不可,小米两手都在抓,从而走在持续进化的路上。

结语

当你顺应了浪潮,你就是一股强大的浪潮。顺势而为的小米,也在形成一股强大的势。

随着科技战略的升级、AI大模型、仿生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深入布局,一个“新小米”正在持续进化当中。

它也给科技行业带来一个价值启示:认知突破、死磕技术,才是最宝贵的企业财富。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