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99年,坐在马云旁边白衣眼镜青年吴泳铭,此时的他刚毕业三年。
(当年的吴泳铭就做在马云旁边,穿白衣服那个)
这是2023年9月“云栖大会”上的吴泳铭,他就站在王坚和蔡崇信的身后,笑的十分灿烂。像一个刚接手家族重担的年轻人,既想证明自己,又怕被人说“你不是马云”。
(2023年云栖大会上的吴泳铭)
而这个,是2025年9月24日的“云栖大会”上的吴泳铭,我坐在台下,看着台上那个穿着黑色西服、语速平静的吴泳铭,我心头一震,我从他的眼神里捕捉到一丝藏不住的疲惫,这丝疲惫是带领阿里云穿越迷雾留下的印记。
(2025年云栖大会上的吴泳铭)
2年前,没人敢相信,阿里云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而这个人,用两年时间,把一艘跑偏的航母,硬生生开回了主航道。那我先总结下,这25分钟他都讲了啥?
(1)“吴妈”画了一张非常宏大的蓝图,他认为AI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要猛。
(2)AGI并非是终点,而是起点,ASI(超级人工智能)将重塑人类文明!
(3)通义大模型要做未来的安卓系统,要用开放生态去对抗封闭的巨头。
(4)AI云就是未来,云计算就是基础。
总之吴泳铭的演讲核心就一个词:未来已来! 同时还秀了一下肌肉,发布了“通义”大模型家族的一系列重磅升级。
另外啊,我在只言片语中发现阿里云的目标可不小啊,我的感受是:阿里云现在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发电厂,向全球输出算力;还要做AI时代的“安卓系统”。
“吴妈”的担子,比你想象的要重得多
2023年的阿里云就像是一艘迷雾中的航母,块头大,速度慢,好找不到方向,后面还被一帮人追着,吴泳铭的任务就是把他搬回正道。
(1)这一年,阿里云只有2%的增长,有其他云厂商竞争非常激烈,搞的代理商都赚不到钱了。
(2)当年的阿里云接了很对“一对一”定制订单,虽然有钱赚,但每个项目都要从头做一遍,耗费大量人力。
(3)而团队里有卖混合云的、有卖AI算力的、有做政企的,基本都自己干自己的,团队分散。
(4)大家都开始打AI价格战,你今天敢卖一毛,我明天就敢降价一分,打的很凶。
(5)四面楚歌,国外有AWS、Azure,国内有火山引擎、百度云、华为云、腾讯云的竞争,阿里云夹在中间难受。
“吴妈”的三记重拳,把阿里云打醒
自从吴泳铭接管阿里云后,那个在1999年与马云并肩作战的“白衣少年”吴泳铭,看着办公桌上“增速放缓、强敌环伺、内耗不止”冰冷的现实,开启了无数个未眠的夜晚。所以他定调了:
(1)以后只干两件事——AI + 公共云
还好“吴妈”是技术出身,深知软件定制是非常豪精力的一个业务,所以政企定制项目收缩70%,混合云团队合并了,这些都是短期赚到钱,但长期来看会把公司精力拖死的事情,所以果断收缩。
(2)让通义大模型成为“AI时代的安卓”
吴泳铭有执念:大模型不能只属于阿里,要成为生态。所以通义旗下的产品几乎都开源了。更有意思的是,我听说——连某个友商的AI产品,底层都悄悄用了通义的框架了。
(3)砸钱:未来三年投3800亿
这数字什么概念?这笔钱,比中国过去10年对所有AI企业的风投资金总额还高,先把AI底座建起来,哪怕短期亏钱也要抢位置。放弃短期利益,不看眼前小钱,而是赌一个大的未来。一般人要是没点社会阅历、技术积累还很难赌这个未来。
(目前这个问题在百度身上也有,百度智能云的体量也很大,业务线也很臃肿,但是呢缺少一个杀伐果断的人的出现。)
逆袭成绩单:从谷底到顶流
(1)目标清晰了,就是干“AI+公共云”。
(2)政企市场扭亏为盈,超1000家大型政企客户。
(3)稳住了国内基本盘,中国AI云市场第一。
(4)通义大模型成了“全球顶流”,多次拿世界第一。
(5)增长从2%飙升到26%,翻了十多倍!
2年后的阿里云在AI和云基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从这2年来看,吴泳铭是一个敢于在混乱中“做减法”的人,他既相信技术是未来的答案,也清楚知道怎么用技术产生商业价值。
写在最后:
那个曾经坐在马云身边、戴眼镜的白衣少年,终于以自己的方式,让阿里重新相信:技术,依然有光。
卢松松是一位自媒体人、短视频博主。也是创业者必看的账号,关注草根创业圈、科技互联网、自媒体和短视频行业。感谢您的关注!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