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当时的南航空姐徐洁应该不会想到,自己后来会以“声音教练”这样富有时代性的职业身份,出版第一本书《好听·如何练就好声音》。
此前的两年里,她在喜马拉雅FM上开办的声音训练音频课程《如何练就好声音》,把她从一名声音训练素人火速推成“女神级”声音教练:自2016年受邀参加喜马拉雅FM“123知识狂欢节”后,徐洁的课程连续两年蝉联了声音品类的销售冠军。
以管窥豹,这似乎象征着一场“声”势浩大的角逐正式开场。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推进下,继百团大战、智能硬件、共享经济、直播混战后,最不起眼的声音领域也渐进高潮。这时候,有行业舆论喊出了“声音经济入场”。
从南航空姐到知名“声音教练”,徐洁的这一段蜕变经历,俨然成为“声音经济”从边角向中心靠拢的一个注脚。就像那句名人名言:一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从声音可被记录的技术诞生起,这门传播上的生意经,经历过有声广播的辉煌,但更多时候是作为影像记录的辅助被存在。甚至,在这波“声音经济”崛起之前,有声广播的传播价值,曾因为电视媒体的普及传出过“广播消失论”。
半个世纪前,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把广播比作“部落股”,他认为:收音机的阈下深处饱和着部落角落里悠远鼓声那种响亮的回声,它是广播媒介本身的特征,广播有力量将心灵和社会变成合二为一的共鸣箱。麦克卢汉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论断则是: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
一击即中的是,他对有声广播的理解、对媒介属性的判定,都可以用来解释当前的“声音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终端成为人体感官的延伸,源源不断输出信息,而有声内容“部落股”一般的共鸣箱功能,则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这个传播领域的生命周期,同时将用户群自然而然地切落到分众体系上来。
毕竟,人有一部分秉性是亘古难移的,比如孤独感降临时所需要的陪伴。在技术手段的加持,以及高度城市化后的人群心理需求之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声音经济已经获得重回巅峰的机会。
当然,“声音经济”的入场脚步也是循序渐进的,如果把时间拉回到前移动互联网时代,躺在桌面上的那些千千静听、酷我音乐、搜狗音乐和虾米音乐们,最终被BAT的巨头们深入触角,该收购的收购,该打包上市的打包上市,该沉寂的沉寂,战场打扫干净后,“声音经济”的1.0时代悄然过去,这一切起伏都与普通人无关,只是资本市场的沉浮往事。
2011年以后,蜻蜓FM、喜马拉雅FM和荔枝FM的渐次出现,逐渐拉开“声音经济2.0”时代的序幕。
只不过,等待这涓细流能够奔腾出波浪,尚有5年时间。邀请名人入驻开讲是一条PGC的明星路线,撬动社会力量、培养网红主播是另一条UGC的素人运营路线。
无论前者或是后者,都成功地打开了通往“新声音经济”的大门:蒋勋讲起《红楼梦》,高晓松有《晓说》和《矮大紧指北》,以徐洁为代表的素人,也纷纷凭借优质的有声内容,幸运地搭上这趟能够商业变现的车。
直到2016年12月,喜马拉雅FM开启“123知识狂欢节”,这一轮“声音经济2.0”浪潮才真正配得上“经济”二字。
据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为0.98亿人,而彼时首次“123知识狂欢节”的最终销售额是:5088万元,全部为声音买单,但几乎追平2009年淘宝首届“双十一”的销售额。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达成一个月时间后,大洋彼岸,一个巨头的一次手笔,悄然开启下一个“声音经济”时代的序幕。2017年初,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办的CES上,亚马逊推出的Echo音箱获得超过500万的销量。
智能音箱的商机很快席卷中国:天猫精灵、小爱同学在经历“千箱大战”中杀出重围,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互动场景开始在家居、办公、车载和消费场所落地生根。市场调研公司 Canalys预测,智能音箱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用户量有望在2022年超过3亿。
声音教练徐洁没有错过这一波红利。2017年底,她再次收到喜马拉雅FM的邀请,成为晓雅mini智能音箱的发声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声内容更加细分垂直、同时声音训练逐渐变成一门显性行业的情况下,徐洁逐渐走出“素人时代”,开始像头部大V那样,获得自然生长的流量。
从PC时代的键鼠,到移动时代的触控,再到如今的声控指令,底层技术革新带来的交互入口演变,正在带来一场发“声”革命。按照摩尔定律,在“声音经济3.0”持续两年后,下一轮“声音经济4.0”将会更为迅速地到来。感受一下,那会是一番什么模样?
充满想象?甚至,无法想象!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