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会集团:谈谈我们看重的职业素养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0-08-24

上一篇《天会在招人》发出后,陆续有些猎头朋友问我:天会选人用人最看重什么?

我回:在天会招聘的价值优先次序中,职业素养排第一

何为职业化素养高?听上去有点抽象,如果要逐条展开说说,似乎净是些软技能,比如对工作负责任,遇难事不逃避、葆有对行业的敬畏心等等。很多人觉得这些都应当是加分项,论资排辈怎么能把软实力放到第一的位置?

1. 顺序与起点

我想先说一个故事。

2014年我和朋友约在纽约masa餐厅,这是一家你能在日本本土之外找到的最优秀的日料店,当然也是最贵的。这里没有菜单,由食客对面的主厨按照今天店里的原材料给顾客现场做。当时有两位主厨,就叫主厨A和B吧。吃到一半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很满意,却也说不上来服务我的这位主厨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抬眼间我被另外一位主厨(B)行云流水的动作吸引了,我做了一个有点冒犯的举动:我让主厨B给我做一道刚刚主厨A为我做的寿司。

同样的食材,同样的成品,同一家店的主厨,但是毫不夸张地说,口感确有天壤之别。

随后,主厨A递给我的每道菜我都邀请主厨B为我也做上一道。这顿饭的后半程我们把每道菜都品尝了2遍,一个灵魂问题产生了:差异从何而来?

在饭后与Masa本人的聊天中我们得知了两位主厨的从业经历只有一个区别:顺序不同。

两位都曾进修学习过,都在规模不等的餐厅工作过,唯一区别是主厨A的厨师生涯是在一家地方小店从学徒做起,而主厨B是在一家大店从打杂工作做起。

如果细究起来职业初期的岗位,主厨A似乎起点还更高一点。

但主厨B在大店所熏陶和培养的从业习惯形成了肌肉记忆。

而保持稳定输出水准的大师,其背后必须是多年在高水准流水线上的“行活儿”积累。

2. “Old habits shadow his talent”

身为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主厨,这两位都堪称大师级的人马。他们在我面前细细雕琢每一道菜品,但消费者用味蕾投票,伯仲之分颇为明显。

我们从Masa透露出的传承计划中得知他是准备让主厨A早点退休回日本,他用的原话是"Old habits shadow his talent"--一些老习惯阻碍了他的才华施展。

这句话让我记忆尤深。习惯之于手艺人,就像职业素养之于职场人。

职业素养,是看得见的,透过每一句话、每个行为。

和职业素养好的人合作,小到物料管理、时间流程、合同规范大至预期管理,都会让人如沐春风,既不会浪费情绪更能实现高效率。

职业素养是一个职场人的底色,而第一份工作在调色盘中占比最大,所以我从2014年开始就和天会的HR说,着重看候选人首段实习或正式工作的企业是否为一家规章制度与用人体系完善的中大型公司。

在创业早期我们欢迎野路子,毕竟人少我还能扛着盯着。俗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即使野蛮生长造成了损失,那绝对值小,风险可控。

而现在的天会初具规模,对“降格越界”零容忍,唯有职业化素养高,才能在盘子大的时候有条不紊地“按规矩出牌”,因为这是他已知的唯一一种出牌顺序,内化到他的肌肉记忆中了。

3. 职业素养反向塑造职业认同感

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演员的自我修养》

将职业素养排在第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会反向塑造一个人的职业认同感。

演员的职业素养是一站在舞台上便走进剧本,活化一个虚拟角色,哪怕这个角色在舞台最不起眼的位置,这样的一幕剧才能带动观众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中。

所谓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说的就是职业认同感。

认同感是工匠精神的前提,如果“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将手捏寿司看做一个毫无价值、日复一日的苦力活,想必他不会自觉地在重复的工序中执著寻找可改进的地方,不断进化。

每个行业都有一些职业早期的规矩,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职场人塑形,就好像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一点,才能使物体燃烧。

职业素养的形成带动着行业的认同感,最终帮助一个职场人在工作中倾注自己的真心,形成打工一族和做事业之流的分野,而诸如小野二郎、Masa等人可以说是在事业中倾注了自己的灵魂。

见微知著,职业素养同时也在点滴之间塑造着一个人,像一个内在循环。

天会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消费者研究行业创新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我们的文化重视职业素养,欢迎同道中人的加入,让我们一起处在不断螺旋向上的能量场里。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