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品化”的格力,能否战胜“空调”格力?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1-06-01

日前,格力电器临沂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奠基,据了解该基地主要从事空调及其他智能制造配套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这已是格力全球第16个智能制造生产基地。

而在今年早前的AWE上,格力除了大肆宣传老本行空调外,也在卖力吆喝自己工业制品,包括“芯片、空调压缩机、超高速电机”等产品的不断涌现,都显示出格力不满足于空调的现状,然而格力的这条TO B之路多少有些步履蹒跚。

无空调不格力?

虽然格力曾不止一次的对外宣称“空调业务是格力的绝对核心”,但是从这么多年格力的动作来看,想要摆脱单一的空调业务,也是十分迫切。

2015年的格力手机想必不少人还记忆犹新,开机董明珠照片的动画没少被吐槽。事后用董小姐的话来说就是,格力手机的失败是因为她没推,实际上董小姐或许不记得在众多的公开活动或论坛上,董小姐都亲自下场为格力手机带货,比如在2019年让世界爱上中国造高峰论坛上,董小姐还亲自向参会代表和用户们免费送出3万台格力手机。即便如此,除了在格力内部员工的手上出现之外,貌似市面上这款手机也并不多见。

新能源汽车同样是董小姐心心念念的一个领域,虽然格力董事会上否决了格力的入局,但2017年董小姐凭借人脉,被外界形容为“打个电话就搞定了”故事下,拉来了王健林、刘强东,以个人投资的形式9.37亿元入股银隆。但结果在“大面积停工”,“资金枯竭”,“供应商上门讨债”等大量负面新闻冲击下,银隆似乎也没了前景。最终,董小姐与银隆创始人魏银仓彻底闹翻。

经历了手机和新能源的“小打小闹” ,2018年格力终于动起了真格,董小姐高调宣布,格力要造芯片,并表示即便是花500亿元也要造出来。虽然此事无论当时还是现在依旧被许多人不看好,但格力的决心是值得肯定的,就像董小姐的说的“失败了,再来一次而已”。

不过,市场似乎并不买单,特别是这两年对于格力而言尤为“难过”。据此前财报数据显示,格力稳坐20多年空调老大的位置已被美的取代,而且算得上是一次完败,与此同时格力空调业务营收占比依旧达到70%以上,生活家电营收占比2.69%,智能装备占比0.47%,其他主营占比4.3%,其他业务占比22.46%。

“渠道转型不利,多元化受阻,格力就连空调都卖不过美的”、“格力电器现状堪忧:空调业务被美的超越,董明珠“尚能饭否?”、“美的已经碾压格力了吗?”类似报道常见于网络。多年下了,格力非但没有摘掉空调的“帽子”,如今还因空调业务饱受争议。

但格力真的穷途末路了吗?当然不会,在肩负“制造强国”重担的背景下,格力的制造业务仍有一搏。

格力的工业制品之路

“智能相对论”了解到,2001年,是当时格力登上国内空调王座的第四个年头,为了进一步发展格力急需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撑,而当时日本制造名扬世界,格力便提出向某日企购买压缩机技术,答案很显然就是被拒了。

也是从那时起,董小姐终于明白自己的“天真”,人家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怎会轻售?这件事成为格力自主创新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同时“掌握核心科技”就成为格力至今也在追求的目标。

从2005年到2012年,格力在压缩机、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上实现了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深度布局,格力麾下也有了凌达压缩机、新元电子、格力电工和凯邦电机四家子公司。

2016年对于格力工业而言又迎来一次重大转折,除了面向空调产业链的布局外,格力在工业制品领域再次进行扩张,开始涉及新能源汽车空调、工业触摸屏、LED工业照明、企业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便携式储能设备等10个系列,51种规格产品。

此后,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制造业重新在全球回流, 加上中国《智能制造2025》规划的全面实施及十三五规划强调的制造强国战略,格力将自己定位也做出了调整。面向未来的高科技公司,成为智能制造的先锋,如董明珠最近所说“我希望中国的制造业要有社会责任、要有担当,要把企业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让中国真正走向世界。”

目前,格力在工业制品方面,已经涵盖压缩机、电机、电子、电工线材、精明模具、智能装备、精工阀件等多种类产品,覆盖工业制造产业链的方方面面。

格力在工业制品上的布局及成绩,现阶段虽然在财报数据上体现得并不明显,但或许也绝非外界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智能相对论”认为,首先是要完成如此规模的工业制品覆盖,基础材料的保障成为重点。众所周知,格力的供应链是一大优势,为满足各生产基地配套供应商对大宗原材料的需求,格力亲自涉足大宗原材料的集采销售;其次在于核心元件,“相关多元化”的布局让格力身后有了凌达压缩机、凯邦电机、新元电子、格力电工、格力智能装备、精密模具等产业链积蓄,让格力在核心元件部分实现自主可控;最后则是基础工艺和底层软硬件,对于一个老牌空调制造商而言,在空调产业链让格力在制造这块有了先天优势,所以在空调基础上向压缩机、电机等产品延伸,格力相当于是一次“降维”,目前格力仅压缩机就已覆盖了13个系类,实现面向家用空调、商用空调、采暖设备、干衣机、除湿机等多元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当然,这些还只是格力在工业制品领域布局的一部分,政策红利的推动及格力自身的积极反应下,未来格力工业制品还能创造多大的价值空间值得期待。

格力的未来在哪里?

放眼全球,当下要说公司转型向工业化、自动化乃至数字化最成功的西门子集团肯定是其中之一。

成为中国的西门子也是不少企业的梦想,对比格力与西门子,能发现其中也存在不少相似之处。首先是发展历程,西门子发展至今粗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47年-1860年即工业2.0时期,以电气业务为主;1960年-2000年在工业3.0时期,以自动化业务为主;2000年至今发力工业4.0,以数字化业务为主。格力方面大体也能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1991年-2012年以空调为单一业务的销售公司;2012年-2016年格力转型面向装备制造,布局精密制造、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等等,格力迈入精工制造时代;2016年至今,由制造向智造转型,逐渐走出纯消费品公司的局限,承载了大国重器的理念,开始成长为先进制造的高科技公司。

“智能相对论”对应来看,现阶段的格力或许还只是处于西门子的第二个阶段,即还是以硬件及工业零部件产品为主导。而数字化领域的落后,是现阶段格力最大的问题,反观其主要竞争对手像美的,在数字化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安得智联、美云智数、美智光电等品牌在B端市场已经颇有建树,像美云智数已服务到40余个细分行业领域,200余家行业领先企业。而格力的数字化进程才刚刚开始。

其次,西门子的强大在于其足够庞大且跨度超大的业务单元。 从医疗、能源、交通、楼宇、自动化控制到工业驱动等等构建出了庞大的工业帝国。格力在布局跨度上不输西门子,在这些领域也都有涉足,像董明珠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医疗器械将是格力制造业的一个全新方向,也曾高调宣布,将投资10亿进军医疗器械领域,去年珠海格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此外还投资了格力新晖医疗装备有限公司等,但或许是时间沉淀还不够,目前格力在相关领域其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最后,西门子当下早已不止是一家自动化公司,从业务上讲集工业自动化、工厂信息化商用标准化和民用普及化于一体。 从行业覆盖来看,军工民商几个维度都实现了覆盖。从产品方面来看,基本该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上下游几乎所有产品线。

诚然,西门子从一个单纯硬件设备制造商转变为一个依靠软件和数字化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来驱动的企业,这件事本身就充满困难,像当初西门子公司自己也曾预见,公司发展规划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或对于一些新型技术不感冒的情况。

包括格力在内的一种中国企业,也必然会遇见这些问题,但当下像工业软件基础比较薄弱,对工业软件技术的挖掘还不够深,解决这类问题对于格力们而言或许更加迫切。未来,数字化价值的产生不只是在硬件上,而是会更多体现在软件和知识服务上,因此企业需要更多投入软实力,避免对装备、AI等热词的盲目迷信。

如果想成为下一个西门子,格力也好,其他公司也好,首先需要突破的是“只是在零部件到整机之间徘徊”,通讯标准化、云端数字化及战略投资,都需要跟上节奏,这对于资金投入又是一大考验。

好在格力不差钱,董明珠也不吝啬投钱。

总结

全面走向B端市场成为现阶段家电企业突破瓶颈的最佳路径,格力能否以此摆脱“空调格力”的名头,答案或许就在这几年将见分晓。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佘凯文

深挖智能这口井,同好添加vx:zenghy2017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