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G来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如何改写?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3-11-17

不久前,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与华为余承东就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观点争锋,一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实际上,随着朝6G时代演进的5.5G商用在即,关于新能源汽车如何更智能、更智慧(包括行车安全在内),其实还有更多的解决方案可讲。

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大规模的连接能力,让5.5G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新一轮升级。

通信网络技术升级加持下的汽车,连同厘米级的车路协同,也能让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以及围绕整个新能源车的新生态,打开更大、更多的想象空间。

一、为什么说5.5G能打开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天地?

今年10月20日至21日中国5G发展大会举办期间,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就指出,要前瞻布局5G-A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加快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商用部署。

10月21日晚,华为宣布全面完成 5G-A技术性能测试。

一个月前在迪拜举办的2023全球移动宽带论坛期间,华为则发布了全球首个全系列5.5G产品解决方案。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曹明表示:“5.5G正当其时,支撑新体验、新联接、新业务的发展。”

无独有偶,中兴也针对物联网、车联网等布局相关5.5G解决方案;高通也在积极推进5.5G基带芯片研发。

此外,运营商、车企们,也都在积极部署5.5G。因为,5.5G除了对工业互联网、个人数字生活使能外,也会体现在对汽车产业的赋能上,甚至有可能引发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格局变幻。

譬如,身兼通信设备商、芯片、系统、终端于一身的华为,有一定可能成为5.5G时代,以全栈式能力,全面加持智能汽车产业的先行军。

按照华为描绘的图景,通过提供十倍网络能力以及多维新能力,5.5G将加速人、家、物、行业、车五大联接的升级。

不过,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无论是“蔚小理”,还是比亚迪、长城、吉利乃至长安等老牌车企,也都有望借5.5G时代的东风,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像长城汽车,就已经在部署基于5.5G的柔性生产线改造。

与5G相比,5.5G在速率、时延、容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升级。速率上,能达到5G的十倍,接入速率预计能达10Gbps每秒,换算成下载速率则约为每秒1.25G;时延上,则能实现不超过4mm毫秒级的时延;在连接上,能做到十倍于5G的大规模连接能力。

按照国际惯例,通信技术的发展往往是十年一次大迭代。照此估算,6G时代要在2029年前后才会到来。而5.5G就被业界视为重要的过渡阶段。

5.5G也被称为5G-A(5G Advanced),相较于从5G到6G的演进,是过渡也是升级,能多维度助力汽车产业腾飞。

二、推动汽车工业生产的智能智造升级,扩产能、提效率

基于5.5G在通信网络技术上的升级,对汽车工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生产制造上。

譬如,长城汽车就在这一最基本的汽车制造环节,尝试利用5.5G推动产能和效率的提高。今年7月下旬,长城汽车试验成功了“5G-A(5.5G)超可靠低时延汽车柔性产线”技术。

这恰恰体现了5.5G在汽车工业生产线上应用的价值所在。背倚5.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能够基本实现无线控制,对比传统产线,省去每次工具切换的激活时间,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让年产能提升近万辆成为可能。

这里的一个背景是,长城汽车的传统生产线都是靠有线网络串联和控制,在实际生产中,设备长时间运行磨损,常常导致硬线网络故障,造成生产中断,每年因为这个大约会造成60个小时的停工。

用长城精工自动化5.5G负责人袁占江公开的说法就是:“5G-A无线技术应用之后,所有的设备都是无线连接,可以任意组合,使生产模块化成为可能。设备发出指令到设备端只需要4毫秒,而且在这样高速运行下稳定不掉线。”

在工业生产线上,机械臂要想灵活,就需要网络具备极高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长城汽车验证的这项新技术,让总线通信稳定性达到99.999%。

这可以视为5.5G对汽车工业的基本赋能和生产模式的升级改造。而尽管长城先行一步,但通信技术升级面前,只要愿意进行变革的车企,都可以进行类似的生产线改造升级。

而可以预见的是,倘若越来越多车企将5.5应用于柔性生产线的汽车制造中,汽车制造的成本就会有所降低。这在性价比竞争中,无疑会让以新能源为主的汽车价格进一步走低,但同时却也能确保留给车企一定的利润空间。

这在性价比竞争阶段,用5.5G加持改良生产线来降本增效,可谓打法上的“最优解”。

三、“车联网”迈入“深水区”,汽车产业迎来“智慧竞争”

无论是智慧交通、自动驾驶,还是具象到汽车本身的智慧程度,如智能座舱、车手互联等,基于5.5G的加码,辅以算力、芯片、算法、系统的支撑,自动驾驶将加速落地,智慧交通也不再是浅尝辄止。

与华为本身就在造车,进而围绕其包括5.5G在内的全栈能力,而提出的人+车+物相比,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推进,也有望将汽车产业带入更高阶的“智慧竞争”层面。

仅以联通为例,今年5月中旬,上海联通携手合作伙伴完成了全球首个5.5G通感算一体车联网连片组网试验区建设。实际测试结果符合行业标准,为5.5G和6G技术演进夯实了网络能力,将助力城市车联网、自动驾驶、高精地图导航等多方面能力跃升。

这其中,重心便是“车联网”。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技术在汽车领域乃至智慧交通系统的典型应用,今年也可以称之为车联网得以大力推进的一年。据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方竹介绍,根据掌握到的情况,国内外绝大多数车企在2013年底都已完成或即将完成车联网国内布局及服务上线。

然而,随着5.5G的到来,车联网将会在明年迎来“质的一跃”。这里不妨以联通的解决方案为例,其研发的通感算一体化被视为当前最新通信技术,也是未来6G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个中优势便是,将移动通信、雷达、算力等多种技术进行融合,实现通信、感知和计算一体化,对目标对象跟踪定位、测距测速、成像识别,突破传统通信维度,提供泛在通感算融合服务。

前文提到,5.5G带来的将是汽车产业更智慧的竞争。具体就体现多项通感知技术的融合发力上。以联通的解决方案为例,其通过“通信感知波形一体化技术”“多站协同感知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和“自动纠偏技术”等,构建出了车联网数字孪生场景,能做到对车辆、道路和人员的多目标监测识别跟踪,同时将融合算力引擎汇聚的多方信息,高效快速的传递至各道路相关方。

由于车联网已被国家列入重大专项,成为了“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将获百亿元支持。相关部门更是预计,未来5年车联网产业的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国家大力投入和扶持的背后,是因为车联网的应用有助于为交通管理机构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帮助,同时为消费者出行提供信息支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减少80%的道路交通事故。

然而,受限于通信技术、产业链合作等诸多因素,我国车联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是不争的事实。而5.5G的到来,让包括运营商、车企在内的相关产业链企业看到了“重塑”车联网大生态的曙光。

以联通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经现场实测验证,在近5km道路区段,系统对移动目标识别准确率超过93%,端到端时延平均在10ms内,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速度精度达到0.3m/s,角度精度0.25度,多站协同感知时延达到微秒级,相比传统雷达在覆盖、距离、分辨率、测角精度方面领先3倍以上,实现精准识别道路移动目标。

由此来看,本文开头提及到何小鹏与余承东就EVB的争论,其实在5.5G赋能的车联网解决方案支撑下,或许会有“更优解”。

通信技术迭代,智能汽车产业也有望随着5.5G的商用步伐加快驶入升级与蜕变的新征途。得生态者得天下,随着华为等越来越来造车新势力杀入新能源市场,汽车本身价格和利润空间透明,卖车要赚钱,赚的终究是生态的钱,是车联网、车手互联的钱,是打通一切、连接一切的万物互联的“真金白银”。

可以预见的是,从5.5G向6G演进的过程中,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即时通信,有助于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系数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路况的拥堵,进而实现“真智慧交通”的落地。

而车车通信、车路协同、人车交互、车手互联……带来的,又是一片通信技术迭代变革所推动的,智能汽车产业的升级与蜕变。无论是车联网,还是人+车+物的生态圈打造,未来的汽车,或许不再以新能源或燃油车予以划分,而是从其智慧程度上,统统称之为“智能汽车”。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