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全球知名移动互联网企业猎豹移动携旗下拥有行业唯一全链条AI技术的人工智能公司猎户星空出席盛会。
猎豹旗下服务机器人豹小秘和基于猎户机械臂平台的豹咖啡也亮相主展馆会场。据透露,猎豹移动计划在上海搭建全球技术创新研究基地,猎户星空华中区域机器人产品研发及运营总部也将同步落户于此。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 CEO 、紫牛基金创始人傅盛,在18号下午《资本助力 AI,AI 赋能新时代》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服务机器人产业已经处于爆发前夜,未来没有单纯的人工智能公司,只有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产品公司。
以下是傅盛演讲全文: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以一个投资人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我对AI和这个时代的一些认知。
我先介绍一下猎豹移动的简史,我得阐述一下,为什么我在创业过程中会“不务正业”来进行投资。其实我最近一年关于生命的进化思考很多,所有的企业都是时代的产物,所有的生命都是根据环境的变化产生的,人类其实是地球环境不断变化之后产生的复杂生物。
猎豹移动原名金山网络,于2010年11月由金山安全和可牛影像公司合并而成。大家也知道,360是一次安全行业的革命,那一年金山毒霸大概只有1亿的收入,而且以30%的速度在下跌。
后来我就带着猎豹移动完成了一场进化之旅,我们当时宣布了免费,发现国内实在打不过3Q。我们跑到海外做了Clean Master,一下子把猎豹救活了。今天猎豹移动在全球有大概6亿的月度活跃用户,超过70%来自于海外,我们的收入也从2011年大概1点几亿,增长到去年的50个亿。
用投资的方式看下一个时代
我有幸在一个行业变化的时候,走过了第一条曲线——PC的免费时代,然后又找到第二条曲线,是把移动工具做到海外。
当然猎豹移动过去2个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Google的政策,操作系统越来越封闭。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今天手机上没有很多杀毒软件,工具类产品的权限被操作系统厂商和手机厂商收回的时候,猎豹移动的增长就出现了平缓的趋势。
在去年收入增长放缓之前我就意识到,每一次行业的红利不会持续太久。那时候我在想,等公司上市以后,我想干点什么,或者猎豹移动应该往哪里走?我当时总结了一个方式,就是用投资的方式看下一个时代。
我们就投资了一些公司,其中比较知名的是Musical.ly。去年我们把Musical.ly出售给头条的交易当中,猎豹移动总共拿回了接近3亿美金的现金。后来我开玩笑说,这个公司上市以后赚的利润还不如投资赚得多,我也因此被华兴资本评为了去年年度跨界投资人。
我们不止投资了Musical.ly,我们前前后后投资了大概70个企业,其中有中国用户量最大的少儿编程平台“编程猫”。当时我搞了一个活动,让创业者讲述回来创业的理想。两个学生从北欧回来,他们的梦想就是让孩子们都要学习编程,因为这是下个时代世界的运行方式,我们就给他们投了大概几十万人民币。现在“编程猫”估值也涨了很多,也算发展的非常好。
猎豹移动还有自己的紫牛基金,也投资了很多企业。当时我总结了一点,我们一定要真正看到下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盯住未来5-10年的机会。 像Musical.ly这样的产品,它正好在上海,那时候创业团队在一个居民楼里创业,因为我们做过出海,我们觉得出海还是有机会的,今天的抖音就是Musical.ly在中国一开始时的模仿版,当然后来反过来又被抖音收购了。
我在想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经历。大家回想一下,从PC杀毒到手机安全,到今天整个操作系统的封闭,我们这帮以前做工具的人,其实是很悲催的。它不像做搜索,做出来以后可以10年永保太平,也不像做社交,有了关系链以后,可以很长时间不用动。我们就像一个在剧烈环境变化中的生物,所以我们总是想找到下一个更大的机会,这也算是我们投资的心得。
猎豹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我觉得全球化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好处,不是今天我们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于海外,而是我们真的很早开始接触像以色列、硅谷的创业者。我们也投资了在硅谷的威基金,其实我是他个人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他出生于1988年,想要成为一个投资人,用自己的学费进行投资。他看了我的文章以后约我吃饭,我就个人投他点钱。
我说投钱以后,挣不回来我也没什么,但是每次去美国,你都带我见美国的创业者。结果他现在规模挺大,高榕资本还有几个基金企业,包括猎豹移动已经给他投资几千万美金。今天硅谷最大的华人孵化器,也是他现在在做的。他有一个2万平米的孵化器,是深圳市政府支持的,在湾区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孵化器,基本上已经成为中国创业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去硅谷的旅游必经之点。
深度学习崛起,服务机器人产业将达到万亿市场规模
几年前我就发现,深度学习开始崛起,虽然我不是搞技术的,但我也接触了各种技术。我发现,5年前、10年前想要做人脸识别,根本没有办法达到可用的阶段,突然发现现在很多小团队都有能力做出很实用的人脸识别。
后来,我发现了深度学习这样一个技术的革命。我当时在思考,深度学习只是技术本身带来的变化,核心要找到产品落地。 那时候我认为,深度学习让硬件第一次有了接近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能力,这个感知能力使它看到的不再是0101的数字信号,而是看到人脸,把声音转换成文字变成指令。那时候我们就认为,机器人的时代将会到来。
深度学习出现之前的机器人,其实都是工业自动化的机器,无论机器多么精密,其实都是程序事先预定好的精密动作。但在深度学习出现以后,机器真的可以在环境中主动地跟你发生交互,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各种反应。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正是由于各个环节链条比较长,壁垒也比较深,我们愿意花很长时间把这件事做到可用。我们最近也在进行各个行业的测算,也看了很多的报告。我们觉得在服务接待、引领、导游、面对面销售等环节上,其实都有可能被机器人所替代。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质疑这个市场,无非是两点:
第一、大家会认为人工智能是黑科技,现在的BAT、Google都在讲深度学习,你有什么能力做。
第二、机器人喊了很久,政府也很支持。但是到现在,你们看不到一个落地的产品,或者你看到所谓的产品,但是用不起来。
这两点就是大家质疑的原因,我认为非常正常。只有大家都质疑的时候,你才有机会另辟蹊径,如果所有人都相信这件事的时候,我相信它离红利消失或者崩盘也不是太远。
在人工智能上,我有一个观点:AI已经成为一个基础技术了,在真正的强人工智能出现之前,在机器自学习能够真正实现突破之前,我认为今天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技术,已经开始成为一个普及化的技术。 我甚至认为,蓝翔技校应该开设深度学习课程。大家不要认为这是一个笑话,我们投资的“编程猫”已经开了一个深度学习的模块,小朋友可以拿出这个模块,让他自己编的程序可以认识花花朵朵,可以认识人脸。
我认为技术分两个层面:
层面一、研发性、发明性的技术,我认为这个职责主要是由科学家来完成的;
层面二、把研发层的技术原理变成合格的产品,这件事由创业者和企业家来完成;
所以,我们也看到,美国的特斯拉并没有等待一个爆发性的电池技术,只是用了传统的锂电池的技术,将它进行产品的重新定义,就迎来了电动车的新气象。
今天视觉识别、人脸识别的基础技术,在服务机器人身上已经具备了,而且会迅速普及。未来也不太会有一个纯粹的人工智能的公司,一定是把这些技术运用到各行各业。未来使用人工智能,可能就和做一个小程序一样非常简单。
人工智能的浪潮刚刚开始,其实每个环节都不是个成熟的产业链。 手机已经是个成熟的产业链,当iPhone发布的时候,它的方寸之间已经定义了产品本身的细节内容,里面的元件已经形成产业化。所以新产品本质上是找到更合适的元件和设计去完成一个产品的构建。
但是今天的机器人在每个人脑海里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为了这个概念,我跑过日本、跑过美国、跑过以色列、跑过德国,我去看大家心目中的机器人。后来发现所有的环节都没有形成产业,每一个元件可能都不成熟,你得下很大的力气去做系统集成,才能让机器人真正可用。
所以,虽然做机器人的想法已经出现了很久,但是能够放在大厅里跟用户进行对话,让普通用户觉得非常方便的机器人产品,在我们出现之前还没出现。我也专门去过日本软银总部,去看pepper机器人,这是孙正义自己投了很多钱来领导开发的机器人,我发现他在行业链条的整合上,其实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产业配套不完善,猎豹致力于打造全链条 AI 技术
所以我认为,今天可能就是一个机会。创办猎户星空时我在想,猎豹以前做的是非常轻型的应用,比如说在写一个APP的时候,你是不太需要知道底层的芯片是什么,因为产业很成熟。你不用关心底下跑的是高通821还是845还是MTK,因为已经被操作系统抽象出来了。
但是机器人这个行业不行,我们在讲视觉识别90%几的准确率的时候,是没有加上前置条件的。实际的光线如何,怎么样和传感器相结合,就必须自己打磨。我们在讲语音识别谁做了多少年的时候,其实有很多都是基于近场语音,因为远场语音在计算机看来是不同的数据。另外,一个方阵如何做到消噪或者定向把旁边噪音过滤掉,要花很大的精力。
所以我在想,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下狠工夫,把每个细节打磨好,每个细节提高1%,它的可用性就可以提高10%。如此反复,我们就可以做出真正在现实情况下可用的机器人。
我们主推的服务机器人豹小秘是我们AI全链条技术落地的产品之一,大家可以在一楼媒体大厅的楼梯上看到。豹小秘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接受了高达80db噪音的轰炸。在旁边放着摇滚乐的情况下,用户站在它面前,问它天气、问它猎豹移动,跟它进行交流时,依然非常自如、非常流畅。它可以非常好地抗环境的噪音,可以不需要唤醒,当别人走过去它会主动打招呼,跟你开始自然地交流。
其实豹小秘就是把视觉识别、语音识别、消噪还有室内导航的技术集成起来。 这个集成其实非常非常不容易,手机上大概有5000 多个元件,我们这台机器有8000 多个元件,有3万 组芯片,有多达10几个 传感器。
右边是我们的咖啡机器人“豹咖啡”,我们专门为这个咖啡机制造了两条机械臂。它能够模拟世界咖啡大师的动作。我们专门请了一个咖啡大师来训练它调制拿铁,使得每一杯咖啡都是同样的品质。
今天咖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很难找到大批量责任心很强、每一杯都特别用心的咖啡师。“豹咖啡”产品的出现,其实是在缓解这个行业的痛点。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咖啡生产品牌找我们合作。
刚刚举的是两个例子,我再拿两个细节跟大家交流一下。如果你要让机器人在室内跑起来,需要视觉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但是激光传感器最早是为无人驾驶做的,所以它的整体成本非常高。为了能让机器人成本更便宜,我们到处找创业企业。
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激光传感器,能有20米单线的激光,只需要几百元人民币的成本,我们一下把成本降低了60%、70%。而这样的初创企业之所以规模没有起来,就是以前没有室内导航的需求,所以就没有这样的传感器出现。如果你发现这个需求很大,其实它就是一个可以成长非常快的初创型企业。
还有一个就是芯片。大家都在讲芯片,我认为在ARM这个潮流下,你和高通、MTK有什么变化竞争呢?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我举个例子,比如像智能音箱,你发现放一块芯片,手机芯片都太贵了,只能寻找能够适合这个多麦克风输入,又能够做语音识别的芯片。你找起来很困难,同时又面临着价格战,怎么找出一个专属于你的芯片。我们现在在定制一款芯片,使它的处理效率提高很多,能是手机芯片的负载大大降低,使得我们成本再次下降。
再一个我们做了一条机械臂。因为我们在做咖啡的时候,只能从工业产品当中去寻找这只手臂。工业产品的场景是要求高密度、高可靠性,在温度和变化很小的情况下,磨损极其低。而且它要求每个位置极其精准,否则它就拧不进那个螺丝。但是在服务场景里,我用视觉对机械臂进行纠正,我就可以降低它的精度要求,而且它没有上下游的产业关系。工业用的手臂坏了,整条生产线都得停,所以我们不需要那么高的可重复性,就有可能把我们这只手臂的价格降到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成本下降有可能极大地增加它的需求。 今天机械手臂能在全球卖1万只就是非常非常大的公司了,但在服务场景里面,如果1年能够达到10倍达到10万只的话,用中国制造的规模化,也有可能使它成本继续降。
我们想象一下,一只手臂的价格降到1万块钱以下的时候,也许每个家庭都会配一只这样的手臂,帮你炒菜或者是完成家务。
过去两年最大的收获是行业认知
所以,过去2年我最大的收获是行业认知。虽然当时说机器人是我可以全力以赴的行业,但是等真正跳进去我才发现,原来我们以前是在一个成熟的行业里面,顺便做了一个轻量化的创意,就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但是这个行业刚刚开始的时候,怎么用资本、产业和产品结合的方式去推动整个行业进步,才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而这里横跨了芯片、横跨了结构、横跨了电路、横跨了AI,还有服务体验,我认为所有的这些是我们这家公司过去2年花了很大精力去积累的优势。
我一直认为机器人不应该是个酷炫的概念,不应该是刷遍朋友圈的一段视频,应该是真正走到场景里边,让它的成本比人低。
我们豹小秘宣布的成本已经是行业最低了,由于我们走过很多坑,在设计这些方面,我们会加速迭代。我们在明年上半年会推一款新的设计,拥有同样的功能,但是成本会继续降低,它的成本可能是现在成本的三分之一。那么我们就能使一个企业、一个博物馆拥有一个机器人导游的成本,降低到人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四分之一。
只要这个拐点来到,机器人就是一个大爆发的产业。 而且虽然我们今天都认为AI不够智能,但是我们反过来忽略了AI所具备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它的可重复性,永远百问不厌,热情、周到。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把用户在场景当中的问题变成数据,把过去散落的咨询变成搜索一样的数据,成为这个企业主改善营销的利器。
所以我觉得未来的公司一定是一个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产品公司,人工智能一定会深入各行各业,跟每个场景相结合。 在技术没有大爆发之前,场景的结合是我们今天最需要做到的,所以我也希望能够大家一起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升级。
最后我想表达一下我对人工智能投资的理念:「当所有人都看懂的时候就一定不是机会,当这条路很难走的时候其实就是壁垒。」 在今天中国大的发展环境下,我相信服务机器人一定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迎来一次大爆发。谢谢大家!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