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美国“捅刀子”的同时,笔记本电脑行业也不好过。
据外媒报道,有产业链方面的消息人士透露,笔记本电脑相关芯片的交付时间将延长2-3个月。本次芯片延期交付的原因是产能紧张,特别是8英寸晶圆的产能紧张,进而影响到了笔记本电脑相关芯片的生产和交付。
由于今年疫情导致在线办公、在线学习等活动剧增,笔记本电脑需求增加较多。若疫情继续蔓延,断芯风波将愈演愈烈。
一、芯片产能紧张由来已久,产业链集体“添乱”,局势短期难改
目前的这种芯片断供情况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智能相对论”发现,早在2017年下半年全球8英寸晶圆代工厂产能就开始走俏。到2018年年中,根据Digitimes的数据,中国台湾主要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已攀升至94.7%,到去年全球产能已经逼近了100%。
如果我们从其产业链上下游来掰扯一下就可以发现,芯片断供几乎是必然出现的事情,只不过疫情的出现,使得供需矛盾更快、更猛烈地呈现出来了。
下游:8寸晶圆性价最优,下游新技术依旧青睐成熟工艺。
目前行业应用的晶圆主要有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这三种,其中8英寸和12英寸的应用量最大,8英寸晶圆已具备了成熟的特种工艺,12英寸则对技术要求更高,性价比没有8英寸高,这是下游厂商仍旧选择8寸晶圆的主要原因。
其次,当前全面铺开的5G、物联网等新市场,并不是都需要最先进的12英寸工艺制程,很多新技术还是大量使用8英寸产品,例如MEMS传感器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剧了8寸晶圆的紧张情况。这就像某条主路上已经堵满了车,但是后面的人不分流,继续挤这条距离最近的路。
中游:IDM厂商跳跃升级,代工厂扩产难,产能已超负荷。
高科技企业都是以最新技术作为布局方向,近年从6寸转向8英寸的趋势过程中,部分IDM厂家将主要产能直接跳过了成熟的8英寸晶圆线,直接专注于12英寸晶圆的生产,他们将8英寸产品外包给代工厂,导致生产8寸晶圆的压力进一步向代工厂倾斜。
而对于代工厂来说,高技术门槛就决定了行业的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前10大代工厂占据了96.7%的代工份额。
一边是主力生产公司少,另一边是生产设备跟不上。 由于现在设备供应商不再制造8英寸晶圆厂所用的新设备,所以生产8寸晶圆的设备奇缺,市场上只有二手设备可以流通。进而导致了全球的8英寸晶圆厂呈现出总量下降的趋势,根据SEMI的统计,到今年底全球预计将有189个8英寸的晶圆厂,而在2007年的高峰期则有199家。
上游:五分天下,上游供货有限导致雪上添霜。
从去年的数据看,目前上游的硅晶圆生产厂家呈现出五家独大的格局,也就是寡头垄断。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份额是相对固定的,各企业竞争压力较完全竞争来说偏小,大家只要盯住少数几个竞争对手的情况就可以。所以各方并不会贸然采取激进的扩张策略,这也导致产业上游的硅晶圆厂家的产能比较固定,因此硅晶圆的涨价和缺货现象频现。
从整体的产业链分析可以看出,芯片(特别是8寸晶圆)的紧张局势很难在短期内扭转过来。 而芯片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谁掌握芯片,谁就是掌控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命脉。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正向着制造强国迈进,芯片在这场转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科技企业(如笔记本电脑)需要“吃掉”大量的芯片,我国的芯片进口已经多年超过原油进口位居进口额首位。
二、美国积极拉拢行业巨头,风险正在增加,内地“吃芯”大户如何预备?
芯片产业被美国称为“生死攸关的工业”,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消耗了全球约70%的芯片。在这次中美贸易战中,“芯片”作为美国最先拿出的“杀手锏”,瞬间把我们打得一个措手不及。
1、美拉拢台积电等众多“小弟”,对我国形成“芯片战略”合围
因为看中了我们“缺芯”的弱点,美国这次又准备从代工厂上面下手了,想加大对中方进行“芯片”压制。5月10日讯,据华尔街日报,特朗普政府正在与包括英特尔公司和台积电在内的芯片制造商讨论在美国建厂。另外据道琼斯的消息,美国官员还在考虑帮助韩国的三星电子扩大其在美国的代工生产业务。
英特尔发言人表示:“英特尔已做好准备与美国政府合作运营一家美国公司,并提供广泛的安全微电子产品”。而台积电发言人5月12日表示:“我们正在积极评估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合适的地点,但目前还没有具体计划”。
其实,美国早在去年10月就喊话台积电到美国建厂,不过当时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就指出,短期内不会考虑在美设厂,也没有相关收购计划。那个时候中美谈判最胶着,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还没有签订,所以台积电尽量避免成为中美博弈的棋子也是合情理的。
从代工厂市场看,台积电一家公司已经拥有超过54.1%的份额。特朗普作为一个优秀的“商人”,必然会注意到台积电的重要性,而谈判这种事情无非就是付出筹码大小的事。台积电应该也明白并趁机在这方面向美方提更多优厚的条件。
近期台独势力越来越猖狂,台湾政体又倾向追随美国。如果把这一点考虑上,美国再整合其跟随“小弟”们,全球前十大代工厂中的8家都要受美国制约。而中国内地仅有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两家掌握在自家人手中,且份额比较小。
而局势瞬息万变,大反转出现了。
5月14日,据路透社消息,特朗普将2019年5月签署的行政命令延长了一年,该命令宣布发生国家紧急状态,并禁止美国公司使用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公司制造的电信设备。5月15日,三天前还表示“没有赴美建厂计划”的台积电官宣,将投资12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且所有敏感零部件都将在美国国内生产。
5月16日凌晨,美国商务部宣布一项新计划,将修改出口管制规定,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包括那些处于美国以外,但被列为美国商务管制清单中的生产设备,为华为和海思生产芯片前都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证。
自此,美国对我方芯片战略合围的态势已然形成,一旦中美、两岸摩擦加剧,内地“吃芯”笔记本巨头们必然处于被动。现在,面对全球的芯片断供潮与美国的战略压制,内地“吃芯”大户们又将何去何从?
2、内地笔记本巨头束手无策,唯有华为、小米在行动
在内地生产笔记本的企业中,华为、联想、华硕、小米等公司的笔记本芯片全部是依靠进口英特尔和AMD公司的。在今年的芯片排名中英特尔一家独大,前50名芯片被英特尔和AMD公司包圆了。
联想和华硕等公司基本没有什么自主权,全部依赖英特尔和AMD的供应,且基本没有自研芯片方面的尝试。可能他们认为这样的尝试既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又会激起美国的“针对”,还是继续做个“听话”的“乖孩子”比较有利。
根据调研机构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联想仍然有1280万台的出货量,排名第一。销售量巨大,也意味着芯片消耗非常快,然而目前“吃芯”大户联想却只能看英特尔公司的“脸色”行事。自去年开始,英特尔就表示芯片短缺,会尽快增加芯片的生产能力,但从产业链上下游分析,这不过是英特尔在使用“望梅止渴”的计策罢了。
对于联想落得“如此田地”,市场上关于其当年芯片策略上的争议一直存在。柳掌门后来在谈当年不投芯片解释为民营企业底蕴不够。
在“智能相对论”看来,这个东西并没有对错之分,而是格局不同。在当时以一个聪明的商人来看,不投芯片是正确的,因为可能要数年、十几年看不到效果。在这期间联想可能会因为持续投入资本而无法收回造成企业的经营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但从一个杰出的企业家格局来看,柳总没投芯片还是欠缺一些魄力和战略眼光。
华为海思十几年陪跑,最终“备胎”转正,京东方连续亏损14年,最终逆袭成为世界第一。 诚然,我们可以说京东方的成功是政府多年补贴的功劳,但中国“缺芯少屏”久矣,如果联想真有意愿沉下心来研发芯片,国家也不会不支持。据统计联想十年研发费用不及华为一年,自己不努力就不能怪国家不支持。
也许某些人还沉浸在“销量全球第一”的光环中,但如果联想不看到核心竞争力把握在别人手中带来的巨大风险,那么当年大清帝国迅速衰败的情形可能就会在联想身上重演。
在应对芯片风险这方面,华为的操作似乎更值得称赞。虽然华为并没有直接开始生产芯片的动作,但它已经将芯片生产任务逐步向国内企业转移。日前有传华为旗下海思的麒麟710处理器晶片,从台积电12nm制程,转单中芯国际的14nm制程,逐步降低对台积电的依赖。
目前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可用于笔记本电脑,但是由于其架构是AMD的,无法和Windows系统融合,便无法施展其本领。华为的芯片主要是依靠台积电代工生产,目前华为的“麒麟”芯片还未成功应用,就已经被美国切断生产去路,华为实在是太难了。
而小米从2014年也开始学习华为研发芯片,虽然只做出了四款应用于其它电子产品的芯片,且性能一般,但至少为做更高端的芯片开始铺路。
3、“革命还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内地半导体产业要崛起,从设计到代工、封测都要自主化,因此大陆芯片设计公司寻求大陆代工是必然趋势。”国信证券指出,2019年初开始,芯片设计巨头以及中小型公司都尽可能将代工转向国内,这种代工订单转移逐渐成为业内共识,且趋势正在加强。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10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2041.5亿元,并于今年3月底开始实质投资。中芯国际已经同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等投资成立半导体产业基金,其目的也是要逐步打开国外芯片战略的包围。
基础差,任务艰辛这样的现状我们无法改变,但想当年新中国也是从“最危险”的时刻站起来的。面对困难一味随波逐流,如何开创“新时代”?全中国的人民都不希望看见我们的笔记本厂商乃至整个芯片行业的公司只是安于作一个“良民”,等着“主子”施舍。
如果说十几年前华为创立海思类似于1921年的浙江嘉兴的游轮上的新生,那么去年海思备胎转正就如同1927年南昌城头的枪响。“革命”的道路还有很长,“同志们”仍需努力啊。
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能看见华为的芯片已经在自己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流畅运转,小米的某些芯片已经和华为的操作系统顺利并轨,而联想、华硕等也成为了一个“先进分子”,联合其他国内芯片公司开发适合自己的国产芯片。
总结
从芯片的产业链来讲,目前紧缺的现状无法在短期解决;而在未来,美国带领的众多“小弟”们已经对我们形成了战略合围态势。 更令人忧心的是内地许多“吃芯”企业早已被牢牢绑上“敌人”刀锋上无法动弹,多年的“温水”即将煮开,“青蛙”们是否能够做出最后一搏只能交给时间来回答了。“智能相对论”只希望,以华为、小米等这类带着“民族希望”的公司能够赶在“敌人”封死最后一道关口之前“飞夺泸定桥”。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文 | 古海归人
来源 | 智能相对论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