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上了微博热搜,腾讯微博或许依然不会有人记起。
9月5日,腾讯微博官方发布了一则公告,"由于业务调整,腾讯微博将于2020年9月28日晚23时59分停止服务和运营,届时您将无法登录。"
整整10年,腾讯微博在经历了苦苦挣扎之后,终于走向了死亡的深渊。作为新浪微博仅剩的最后一个对手,腾讯微博的关停意味着新浪微博成为了微博赛道活到最后的玩家。
为何也曾"意气风发"过的腾讯微博最后走向了关停之路呢?
出局者也曾有过高光
如今黯然关停的腾讯微博,也曾有过一段高光时刻。
2010年4月1日,腾讯微博正式开始小规模内测,5月1日才开放用户注册邀请。相比新浪微博而言,已经晚了8个月。但即便如此,腾讯微博却并未被远远的甩在背后。
腾讯微博一度是腾讯最为重要的战略产品,腾讯对其给予了重望,这可以从腾讯微博的Logo登上了腾讯2011年年报的封面中可以看出,腾讯确实是非常重视微博。腾讯将大量的资源都向腾讯微博进行倾斜,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软件QQ也成为了腾讯微博的引流渠道,用户可以直接用QQ账号开通腾讯微博,其在QQ上以及QQ空间里所发布的状态都能够与腾讯微博进行同步。
除了用户引流扶持之外,腾讯还投入大量的资金,邀请明星大V入驻腾讯微博。在2010年12月,刘翔的腾讯微博听众人数突破了800万,成为了当时全球关注人数第一的微博。
腾讯微博的未来似乎顺风顺水。在2011年11月,时任腾讯总裁的刘炽平表示,腾讯微博的用户人数增长迅速,在截至2011年9月底,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超过了3.1亿,同时日活用户数超过了5000万人。相比较之下,新浪微博在11月宣布的注册用户数仅有2.5亿,而作为关键指标的日活用户数仅有2500万,只有腾讯微博的一半。
在2011年腾讯年报中写到,腾讯微博在2011年底注册账户数达到3.73亿,领先于新浪微博、网易微博和搜狐微博,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微博平台。刘炽平信心满满的表示,腾讯将重点打造微博,"微博将能够帮助我们触及到QQ无法吸引到的用户。"
但是,正处在意气风发时的腾讯微博并未想到,衰败也在登顶的时候同时到来。
顺风之后,逆风已至
腾讯微博的顺风之路戛然而止。
腾讯曾经对腾讯微博抱有极大的期望。为了抢占市场,马化腾甚至也亲自上阵,邀请名人及朋友入驻腾讯微博。可以看出,腾讯是多么重视腾讯微博。
但成也重视,败也重视。腾讯对于腾讯微博的过大期望使得其未来走向了错误的方向,朝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失败也理所当然的随之而来。
在经历了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高光之后,自2013年开始,腾讯微博开始由顶峰逐渐走向衰败。照抄新浪微博的恶果逐渐显现,用户活跃持续下滑,新用户增长陷入停滞。在2012年腾讯年报之中,腾讯微博的Logo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微信的Logo。到了2013年年底,腾讯微博不再是腾讯的战略产品。
在进入了2014年后,随着新浪微博的一家独大,其他各家的微博产品被打的落花流水,纷纷选择退出了微博赛道,关停自己的微博产品。在7月,有媒体报道称,腾讯微博事业部被撤销,微博产品运营的团队被整合至了腾讯新闻,其余的员工则被分配至了腾讯微视团队,只留下了较少的员工负责维护。
自此腾讯微博大势已定,衰败已经不可避免。腾讯微博不断的被边缘化,微信成为了取而代之的后起之秀。在同年11月,腾讯微博发布公告,将于11月7日16时暂停开通和续费腾讯微博会员。
虽然此后腾讯微博仍然能够正常使用,没有正式宣布关停,但是实际上腾讯微博已经名存实亡,腾讯微博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就这样,在与新浪微博短短的4年斗争之后,腾讯微博被打入"冷宫"。微信成为了腾讯微博大战新浪微博之后的赢家。从两者相比较来看,腾讯微博与微信之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腾讯微博追随着新浪微博的脚步,而放弃了自身的社交属性,最后成就了微信的崛起。
2018年5月的时候,腾讯微博曾有过一次更新,网友纷纷猜测腾讯微博或许将复苏,但是最后也没有下文。总共存活了十年的腾讯微博,在活跃了四年之后,如同"植物人"一般度过了六年的余生。
为何也曾成为后起之秀腾讯微博最后会走向覆灭呢?
腾讯微博的覆灭,是自己"作死"
腾讯微博之所以走向覆灭,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自己"作死"。
最首先的问题就是腾讯微博对于自身的定位不明确。 在腾讯微博建立初期,其用户的主要来源是依靠QQ所导流而来的用户,由于是从社交平台上所转化而来的,因此这一部分用户带有浓厚的社交属性,这点可以从早期在腾讯微博上所发布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用户所发布的内容都偏向于用户的日常生活。
与之相比,新浪微博则更加偏向于媒体属性。 早期的新浪微博采用的明星大V模式,通过挖取明星大V,来吸引用户与这些明星大V进行互动,从而提升用户活跃度和增加新用户。这一模式固然有其优势,能够更加快速的吸引到新的用户。
相反,腾讯微博放弃了自身社交领域的优势,选择继续追赶新浪微博的脚步,投入重金去争抢明星大V。 这使得腾讯微博只能一昧被对手牵着跑,而放弃了自身的社交属性,这也直接导致了最后出现"钱也花了,用户也跑了"的尴尬局面。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极差的运营能力,一直以来腾讯的运营服务能力就饱受诟病。 在使用腾讯的客服之后,可以发现,腾讯客服几乎没有活人客服,即便是拨打人工服务电话,要么就是要排很长的队,要么就是没有客服,腾讯的运营服务体验极差。
相比较之下,新浪微博的运营能力与之相比则高低立下,各类明星大V,话题板块,新浪微博都有专门的运营去负责。
对于微博这类产品来说,由于是集媒体和社区属性于一体,各类大V明星的入驻以及话题板块等都需要运营去管理运作,这就使得运营团队必须要有极强的运营能力才能掌控。而依靠着QQ这类即时聊天的社交平台而起家的腾讯则极度缺乏对于这些需要重运营平台的管理能力。可想而知,紧随着新浪微博步伐的腾讯微博最后的结局必然是走向覆灭。
微博之死,腾讯之错
腾讯微博最后走向覆灭,虽然新浪微博的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更多的原因是腾讯自己"作死"。
一直以来,凭借着强大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腾讯的仿造复制路线屡试不爽。对手推出了什么样的产品,就按照它快速打造出一个相同的产品。靠着这一战术,腾讯的确在多个赛道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将腾讯取得优势的赛道拿出来看,可以看出,腾讯能够取得成绩的赛道都是依靠着"复制粘贴"而打造出来的产品,配备其所拥有的巨大流量资源而强行打败对手。
腾讯似乎已经忘记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靠着QQ而成功之后,腾讯忘记了当初依靠仿照MSN而打造出来的QQ是如何打败了这一当时全球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正是凭借着更好的本地化与创新,QQ才能从当时困局之中走出。
在腾讯微博走向死亡的这一问题之上,腾讯最大的错误不是在于技术的创新,而是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 如果腾讯微博没有一昧的照搬新浪微博的明星大V模式,而是更加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结合QQ加强腾讯微博的社交属性,或许腾讯微博将能够成为一个依靠社交而崛起的新平台。
警钟
反观如今的腾讯,"买买买"成为了腾讯最大的"亮点",一昧的照搬和复制成为了腾讯的"标志"。无论是在游戏领域还是在更多其他所涉及到的领域之中,"抄袭"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对于腾讯的第一印象。虽然腾讯在于科技技术的创新之上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但是对于扩展未来的发展方向,腾讯并没有一条很清晰的方向。
腾讯微博的死已经在提醒腾讯,照搬与复制是无法走向更加长远的路线,如何走出符合自身的道路,才是腾讯未来发展的最佳方式。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转载请注明版权。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