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人工智能市场竞争加剧 云天励飞如何突围?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3-02-07

人工智能这一之前仅存在于电影、游戏当中的概念,近年来正大范围地“照进现实”。扫地机器人、考试自动判卷、AI医学诊断、无人驾驶……技术上的突破不断带来商业化应用落地,诸多优秀企业也因此诞生,云天励飞便是其中之一。

2023年1月获批IPO注册的云天励飞,是深圳AI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凭借“算法芯片化”的核心实力以及“端云协同”的技术路线,研发推出全球首套动态人像识别系统——云天深目。

但出色的研发实力未能兑现为盈利数据。2018—2020年,公司亏损持续扩大,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5亿元、-5.00亿元、-9.36亿元。与此同时,市场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据统计,2019年我国仅有797家人工智能企业。而截至目前,这一数量已近4000家。竞争格局加剧,云天励飞该如何挖掘内生发展动力,来消除盈利方面的不确定性?

成就深圳人工智能“上市第一股”加大研发投入是必要之选

今年1月,专注于视觉AI领域的云天励飞IPO注册获批,意味着深圳人工智能市场将迎来第一家上市公司。

成立于2014年的云天励飞,最初以深圳城市安防为业务契机,搭上AI发展的高速列车。2015年,云天深目系统上线,凭借高效准确的动态人像识别技术,迅速在全国及东南亚百余个城市铺开,截至2020年便帮助找回400多名走失儿童和老人,帮助公安系统破获数万起案件。

深目系统之后,云天励飞接连推出一系列研发成果,助力行业发展。

例如,自研的第二代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DeepEye1000,赋能人工智能的嵌入式前端应用和边缘计算应用。云天励飞还提出“算法芯片化”的AI芯片设计流程,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依托出色的研发实力,云天励飞实现国家级AI芯片项目的“大满贯”,承接了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多个国家部委的AI芯片重大专项。同时营收也在连年稳定增长,2017-2019年,公司以114.48%的复合增长率高速扩张。2018-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3亿元、2.30亿元、4.26亿元。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公司的亏损连年扩大。2018-2020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5亿元、-5.00亿元、-9.36亿元,盈利能力不足也引发市场对公司实力的质疑。

从公司财务状况来看,高额的研发投入和股权激励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2018-2020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46亿元、2亿、2.19亿元,占到全年总营收的109.57%、86.79%、51.42%。在对员工的股权激励方面,云天励飞更称得上“大方”,2019年和2020年1-9月,公司分别一次性拿出2.08亿元和7.19亿元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

顶着巨大压力来进行如此巨额的投入似乎有些难以理解,但实际上,这正是云天励飞为了能够在市场上长期保持领先的技术研发力和人才吸引力的必要举措。不同于传统行业,人工智能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研发体系的构建与人才队伍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积累,云天励飞的做法正是出于对行业深刻的洞察以及对国内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的良好预期。

因此,云天励飞成为当前业内少有的,拥有算法、芯片、软件、硬件、产品线完整研发链条的团队体系,在物联感知汇聚、算法赋能服务等核心技术方面具备全链式自研能力。

研发和商业化,是企业正在协同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随着百度、阿里云等互联网巨头入局AI,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技术企业不断在需求端扩围,云天励飞也需尽快将研发实力兑现为盈利能力,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力。

市场竞争加剧 高额研发能否兑现盈利?

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接近4000家。百度、阿里云、腾讯等从构筑人工智能平台方面发力,小米、滴滴、苏宁寻求AI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点,商汤科技、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等持续在技术层面推陈出新,并通过与传统龙头企业合作,深化市场竞争力。

赛道逐渐拥挤,云天励飞也感受到了压力。公司表示,随着新竞争对手的加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化,行业内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水平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这一说法并非只是未雨绸缪的忧虑,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等企业,与云天励飞在许多领域存在着同质化竞争。即便备受压力,但从两方面来看,云天励飞依然有着从市场脱颖而出的可能性。

第一,云天励飞区别于市场上其他视觉人工智能企业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主营业务收入80%以上来自数字城市运营管理板块,这一板块未来的想象空间极大,而且正处于积极推进的过程中。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实际上是云天励飞长期以来的存量优势。从针对交通场景推出的特种车辆监管、交通事件智能检测等,再到城市治理产品“深智”通过算法仓库、数据治理、智能调度等赋能城市基层治理工作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这些具体而生动的一线商业化经验,便是云天励飞与市场上许多纯技术性公司相比最大的优势。此外,我国城市数字化转型刚刚起步,远未到迸发期,这意味着,云天励飞后期的增长潜力是清晰而确定的。

第二,从汽车到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初期,由于技术应用场景不足、产业的整体规模化程度不高、上下游供应链不完备等诸多因素,企业的市场拓展成本与研发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成本将呈现边际递减趋势,这对云天励飞而言是一个好的确定性。此外,德迅资本周华林认为,好的投资项目一是要符合趋势,二是技术跑道要足够长,三是团队在这个赛道上面有垄断优势。云天励飞所处的赛道和当前在技术层面累积的垄断优势,可以称得上是“好的项目”。

“1+1+N自进化城市智能体”的故事很美 但痛点该如何突破?

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当前已经超过60%。当城市变得越来越大,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这便形成了通过技术变革来实现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和高效能治理城市的现实诉求。

而这一趋势,正是AI等新兴技术需要牢牢把握的时代脉搏。

2020年,云天励飞发布“1+1+N”自进化城市智能体核心战略,即构建“1+1+N”的模式,1张智能、泛在的感知网络,1个自学习、自进化的城市超脑,N个AI赋能的智慧应用。 这一战略构想无疑具有足够的想象力,但有两个痛点是需要及时解决的,即如何应对当前趋严的人脸识别管控政策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旗下AI产品未来该如何与其他产业深度结合,并以此打开商业化的广阔前景。

曾有一位投资两家AI企业的投资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认为,AI公司现阶段最大的风险就是合规风险,一旦违规,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事实上,这也是行业共识。不过好在云天励飞早就有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的意识,公司市场运营总监莫若龙曾表示:“我们是‘数据条例’的深度参与方。”这一点生动体现在落地项目中,云天励飞的巴士集团智慧公交落地项目,便是基于保护乘客隐私的理念,没有采用传统人脸识别技术,而是创新推出了“头肩颈”识别,彻底规避了隐私方面的问题。

而在算法与场景结合方面,云天励飞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在过去深圳市的疫情防控中,云天励飞为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助力深圳市的精细化防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海比研究院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AI企业应用总体市场规模达到1.87万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5%。目前国内AI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离真正成熟还有较长时间,由此可预见,顺利完成IPO的云天励飞未来更加可期。

结语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云天励飞有望在其擅长的数字化城市运营方面落地更多项目,而每一个项目的落地又会反哺企业发展提速。目前,国内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在摸索当中进行,成功且可复制的经验对于每个城市而言都是重要的“参考标的”,成熟项目在更多城市的复制推广能大大降低边际成本,云天励飞届时也将迎来盈利拐点。

作者:好蓝不灵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旨在提供活泼、深度的财经商业价值解析,做一个有态度的行业观察者!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