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棋”更是“好棋”,鸿蒙生态为什么值得加入?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3-12-12

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支付宝大张旗鼓与鸿蒙合作后,已经有高德地图、哔哩哔哩、阿里钉钉、美团、支付宝、小红书等十多个领域的独角兽企业集体宣布将开发鸿蒙原生应用,携手华为共同推动鸿蒙生态发展。

早前,有关华为鸿蒙系统可能将于明年推出不兼容安卓版本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澎湃新闻援引华为相关人士表示,未来iOS、鸿蒙、安卓将成为三个各自独立的系统,不过目前推出时间还不确定。

早在今年9月举行的华为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就宣布鸿蒙原生应用将全面启动,有体验者预装了HarmonyOS NEXT的开发者预览版,发现无法打开安卓APK文件,只能打开鸿蒙系统的hap文件。

不过,鸿蒙终将走向“独立”一事,对华为来说也并不突然。鸿蒙作为华为连接万物的一张“大网”,自诞生起便在定位上与安卓有本质区别,鸿蒙定位于物联网的全场景操作系统,而安卓则主要为手机操作系统,道不同自然不相为谋。

但对横空出世的鸿蒙来说,早期并没有形成独立的生态环境,为了降低用户的学习门槛和开发者的试错成本,鸿蒙兼容安卓也是“小力出奇迹”一个打法。

只是,鸿蒙与安卓似乎已经走到了“分道扬镳”的节点,在小米、VIVO、荣耀纷纷自研操作系统的当下,华为率先独立出来,到底是一步“好棋”,还是“险棋”?

01  “纯血鸿蒙”诞生,一步“险棋”?

2019年,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但在此之前,鸿蒙也不过是华为的一个“备胎”。彼时,安卓和iOS分别占据了22.83%和77.14%的市场份额,其他移动端操作系统加起来仅有0.04%,完全不及安卓和iOS的零头。

所以,鸿蒙系统当年其实也很难颠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格局,但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还是“不得不”这么做。

在这之前,谷歌突然撤回了对华为的GMS授权,而GMS是谷歌程序运行的基础,没有授权就意味着华为手机无法访问谷歌应用程序和服务,这让华为手机在海外的销量直线下滑。

因此,出于安全性、独立性的考量,华为必须亲自下场做手机操作系统。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鸿蒙系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了8%,成为了国内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

而这背后,则是鸿蒙日渐加深的“底气”。从用户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8月份,鸿蒙生态的设备数量已超过7亿,开发者数量达220万。此外,鸿蒙的生态合作伙伴已经达到150家以上,软硬件产品已超过 350 款。

另一方面,在经历了四个版本的迭代之后,鸿蒙的技术底座已不断完善,目前已有超过1亿行代码,2万多个API,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比如在今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便提出将智慧助手小艺接入AI大模型能力,为HarmonyOS带来更智慧的体验。

但尽管如此,从“兼容鸿蒙”变成“纯血鸿蒙”,还是引来了不少争议。在用户层面看来,当前鸿蒙的生态环境还不够成熟。

早在鸿蒙正式面世之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曾提到:“操作系统最关键的是建立生态,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态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华为)有信心依托中国、面向全球打造生态。”

但如今两三年已过,鸿蒙的生态环境仍是不甚乐观。据PConline统计,截至2023年8月1日,华为应用商店“HarmonyOS专区”只有91款应用。

如果再剔除华为自家应用及仅提供HarmonyOS服务的应用,鸿蒙原生应用更只有66个。但截至2022年底,Google Play的应用数量已超过265万,App Store应用总数也超过178万个。

这也意味着在鸿蒙与安卓“并肩同行”的这四年里,鸿蒙其实并没有走出安卓的领地。在开发者层面来看,如果安卓APP能够在鸿蒙系统下运行,那又何必费时费力开发一个独立的鸿蒙版本呢?

而且,华为手机的销量在过去几年一直受到压制,这意味着鸿蒙APP的市场需求并不多,再加上安卓阵营庞大规模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开发者也必须首先考虑到盈利问题。

但没有生态环境的手机操作系统就像“无木之林”,即便鸿蒙的技术底座足够优势,如果没有开发者与用户的参与,操作系统就无法通过用户反馈来不断进步,整个系统就会失去活力和竞争力。

因此,鸿蒙也到了必须脱离安卓的时候了,只有这样,用户与开发者才必须进行“二选一”,在这个过程中,鸿蒙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壮大阵营,但这也是一步“险棋”。

一方面,鸿蒙生态能否吸引到更多用户和开发者的加入,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这意味着部分用户需要抛弃原有的使用习惯,生态系统能否完善也需要用时间来验证。

另一方面,考虑到政策风险因素,鸿蒙要在全球市场上发展还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这些风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嫁到用户身上。这些门槛会否导致华为用户流失,则是最大的风险。

02  “智联万物”,一步“好棋”?

但在商业世界中,风险与机遇永远都是并存的。华为让鸿蒙走向“独立”,并非不顾开发者和用户的“一意孤行”,相反,这是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背景下,发掘“新价值”的必然之举。

首先,鸿蒙能为生态开发者带来新的流量价值。近年来,互联网发展逐渐进入瓶颈,用户规模、APP数量、APP自然流量都开始触及天花板。

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应用市场的活跃度也逐渐下降,根据工信部发布报告,2022年底我国各类APP在架数量约258万款,相比2020年底减少了约87万款,头部互联网企业推出新应用的节奏也明显放缓。

在用户增量逐渐稳定的背景下,华为希望跳出传统模式与固有思维来挖掘新流量并提出了“1+8+N”智慧生活战略,其中1代表智能手机入口,8代表平板电脑、PC、VR设备、可穿戴设备、智慧屏、智慧音频、智能音箱、车机;N则代表泛IoT硬件生态,而鸿蒙则是“智联万物”的那张“网”。

比如Harmony4.0全新升级的“元服务”, 能以卡片化体验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改变了过往APP体积庞大特点,而是将APP拆成元服务,以更科学、更智能地将服务提供给用户,也能为开发者带来更多流量和商业机会。

在“体验即入口、入口即用户、用户即流量”的当下,鸿蒙能够提供更多直达优质内容的入口,也为移动应用开发者推开了商机之门。

其次,鸿蒙能为生态合作伙伴带来新的商业价值。鸿蒙凭借着跨设备、跨场景、跨应用的赋能优势,可以帮助生态伙伴从操作系统核心研发、芯片平台适配、软件开发支持、行业场景定制化及产业落地等多维度参与生态共建,并从中获取增量收益。

近日,华为就与长安汽车官宣合作,拟共同成立一家聚焦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公司,包括鸿蒙座舱、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及智能车灯等汽车业务将全部独立开来,通过股权交易这一模式,华为将能与更多生态合作伙伴共享技术底座,共建新平台,帮助其实现自我造血。

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话,随着“万物智联”的深入发展,操作系统需要连接的设备将越来越多,而且这些设备的形态是各异的,因此需要一个更智能化、更高效、更安全的技术底座来解决互联问题。

比如面向开发者提供端到端开发套件,鸿蒙应用适配成本预计节省超过30%;通过提升跨端开发效率,特性开发代码量可减少40%,从而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提升开发效率。

再次,鸿蒙能为生态合作伙伴带来生态价值。随着鸿蒙原生应用全面启动,华为已在进一步加速鸿蒙生态的完善,多个互联网大厂纷纷宣布与加入鸿蒙阵营,包括支付宝、小红书、钉钉、B站、美团、去哪儿等,在社交、影音、游戏、资讯、金融等多个领域全面展开合作。

此外,华为还计划投入百亿资金打造鸿蒙生态伙伴发展计划 “鸿飞计划”, 从技术支持、生态营销、商业合作等方面,给予伙伴全方位资源扶持,进一步推动鸿蒙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在鸿蒙生态圈的带动下,目前已有21所985高校开设了鸿蒙课程,此外多家互联网大厂均纷纷高薪抢聘鸿蒙人才,华为开发者联盟运营部部长黄波曾预计,明年鸿蒙相关岗位的需求将达到百万级。

从以上几点来看,鸿蒙生态已经日趋成熟。如果说三年前鸿蒙刚推出时,其方向和趋势还不够确定,那么当下的鸿蒙不仅加入了大模型、AI等前沿技术,还能同时兼顾应用稳定性和跨屏兼容性,为开发者和用户带来更个性化的设计。

除此之外,鸿蒙生态还在不断提速发展,吸引了多家科技巨头的加入,在头部效应的影响下,鸿蒙的未来已经变得无比确定。

在这一背景下,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对鸿蒙的态度也将从“观望”向“抢入”转变,及早布局可以进一步丰富实操经验,抢占握万物互联的先机,对于错过了智能手机时代机遇的生态合作伙伴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下一个十年。

最后,鸿蒙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则已远超商业和企业价值本身。正如上文所述,鸿蒙推出的初衷有着国产软硬件技术“求人不如求己”的考量。

经过四年发展后,如今的华为已经在芯片、5G领域拥有了自主研发能力,只要补全操作系统这一短板,华为及其生态伙伴在全球电子产业中的话语权将能进一步提升,这才是华为的最终目标,让中国互联网生态走向全球。

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曾表示,“鸿蒙世界里,没有篱笆,只有共同灌溉”,鸿蒙正在努力打造一个“一切皆服务,万物可分享”的新生态。

或许在当下看来,鸿蒙尚需要一些时间来获得亿万用户的支持和使用,但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来看,鸿蒙所致力打造的生态,不仅仅是为了服务用户,更是赋能生态合作伙伴和生态开发者,“共创共建”才能“共赢”。

回顾安卓以及iOS的崛起与爆发,每个系统和生态切换周期往往会持续十年以上,如今的鸿蒙正处在初生阶段,但也是“红利爆发”的关键时期,对生态合作伙伴而言,抓住当下,才能赋能未来。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响铃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响铃说   Focusing on企业数字化与产业智能化升级,这是关注一切与创业、产业和商业相关的降本增效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 NO.379深度解读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长沙市委统战部旗下网络名人联盟成员;

3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 《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 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 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功夫财经学者矩阵成员、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