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盛大举办,大佬们如何解读“AI趋势论”?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8-09-18

袁国宝

资深媒体人、知名评论人、新媒体营销和品牌传播专家,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

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开幕,作为全球顶级的AI大会,本次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一系列IT巨头的参与,围绕AI相关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动,那么,大佬们是如何看待AI发展现状,又是如何解读AI未来趋势的呢?

一,AI应当是机器智能,真正的人工智能或许难以实现?

首先,马云借本次大会对AI进行了重定义,马云认为,AI应翻译为“机器智能”而不是“人工智能”,原因是人类不应该把自己夸大。“汽车的发明并不是模仿人的双腿,所以计算机不应该按照人脑一样去思考,机器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逻辑。”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云一针见血的点出了目前AI技术的瓶颈。我们知道,这波人工智能大爆发是从2010年“深度学习”算法的成熟开始的,深度学习算法由加拿大多伦多教授Geoffrey Hinton于2006年提出,该算法诞生之后,由于其在提高图像、声音识别能力上都有极强的能力,加之移动互联网产业为相关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在这种背景下,AI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简单来说,“深度学习”算法可赋予AI类似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能力,可让机器吸收到更丰富、更准确的外界信息,这既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更是AI技术走向落地的前提条件。接下来,如何让AI真正具备类似于人类的思维能力呢?这一点我们在谷歌阿尔法狗身上可以看到,阿尔法狗在围棋领域战胜人类,充分证明了深度学习对AI的推动作用。实际上,根据深度学习的发展速度来看,即便阿尔法狗当时不能超过人类,未来不久也一定会全面超过人类。

当然,马云也并没有否认AI的发展潜力,但他更习惯于用机器智能来定义现在的AI。他在演讲中提到“机器有智能,动物有本能,人类有智慧,我相信人类拥有的智慧是机器永远无法获得的。机器可以更聪明,也可以更快速,也可以更强壮,但机器永远不可能有价值观、有梦想、有爱,机器只有芯,而人类有心。”

按照马云的逻辑,阿尔法狗通过人类注入的程序,在围棋水平方面可以完胜人类,但是阿尔法狗不可能像人类那样去发明围棋这个游戏玩法。机器可以代替人类做很多工作,但永远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七情六欲。所以,“机器做人会做的事情并不稀奇,机器做人做不了的事情才是了不起的。”

总结一下马云的观点:机器智能并不等同于人工智能,真正的人工智能或许难以实现,因为机器很难拥有人类的智慧、梦想、价值观。马云果然是外星人一般的思维,不过,现在人们对AI的理解已经形成定势,马云无法颠覆。

二,机器翻译达专八水平,对现代教育有何利弊?

作为国内AI领域的独角兽,科大讯飞创始人、董事长刘庆峰也参与了本次大会,据刘庆峰介绍,科大讯飞的英语语音到语音翻译已经率先达到大学6级的口语水平,按照既定的发展速度,明年上半年就可以达到专业八级水平。

这不免让我有些担心,如果机器翻译真能达到专八水平,学习英语是否还有实际意义?英语老师是否又会失业呢?

从理论上讲,机器翻译可以大面积代替人工翻译,从而大幅降低语言沟通的成本,不过,由于用户场景存在复杂性、多样性,机器翻译在日常使用方面仍存在障碍。所以刘庆峰指出,当前机器翻译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方言口音情况,二是噪音环境,三是安全保密的需要。如果这三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那么机器翻译几乎可以在任何场景下代替人工翻译。

当然,如果说机器翻译达专八水平英语老师就会失业?这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了,毕竟英语仍然是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即便学英语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在应试方面仍是无法规避的。但我关心的是,AI这么发展下去,对传统教育有何利弊。

众所周知,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中国表现得非常突出,目前城市区域的教育资源覆盖已经远胜过乡村区域,这就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原则上讲,AI如果能大范围覆盖到乡村区域,可以弥补乡村区域教育资源的不足,但问题是,AI对硬件设备、教师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意味着乡村区域在普及AI教育方面仍存在不小的短板。AI是否会进一步加剧乡村与城市的差距?这一点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再者,刘庆峰在会议上指出,2016年在上海,科大讯飞成功让机器批改英语作文超过人类老师,同时,科大讯飞的软件已经在全国百强学校中大规模的应用,可以肯定的是,AI对教育的价值将是巨大的。不过,如果大量用AI代替教师来完成部分教学工作,是否会使得教师对AI依赖过重,导致整体教学水平有所下降呢?要知道,现如今PPT在教育体系中十分盛行,很多老师已经告别板书,依托PPT“照本宣科”,看上去教学效率有所提升,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教学工作便难以开展。

我认为,AI可以被大量用于教育,改善目前教育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从教学体系的角度来讲,也不可过分依赖于AI,如果因为大量使用AI而导致教师整体水平下降严重,必然是得不偿失。

三,“AI不会造成大量人失业但可能淘汰大量企业”,李彦宏是否自相矛盾?

作为国内AI领域的巨头,百度自然不会错过如此高端的活动,在探索移动互联网未果之后,百度迅速转型人工智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会上,李彦宏分享了两个AI应用案例,分别是帮助寻找走失儿童和利用自动驾驶技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证明了AI巨大的社会价值。

不过,李彦宏或许发表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观点------“AI不会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但可能淘汰大量企业”。按照常理来说,大量企业被淘汰必然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尤其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偏多,如果用AI去淘汰这些企业,那么相关人员短时间内显然是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的。

这引发了我另外一层担忧,即AI大量替代人以后,会不会导致经济下行,甚至萎缩,进而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知道,AI在物流、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对企业而言,AI可以减少人员规模、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价值是有限的,如果AI大面积替代人以后,大部分人若找不到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自然没有钱用于从事各种消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何能得到保障?企业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如今制造业已经出现过剩的局面,也就是说,现存的人力资源已经完全能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用高端AI技术代替人力,其结果就是加剧制造业产能过剩,更多人找不到工作,这样的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机器可不会像人那样去从事各种消费,缺乏消费这架马车,经济发展将失去活力。

所以,李彦宏的观点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如果企业跟不上AI发展的节奏,未来可能就会面临倒闭,大量企业倒闭自然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相反,如果企业大面积利用AI来优化运营,离大规模裁员就不远了,同样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

四,ATM和B在AI方面已经走出截然不同的路数

相比李彦宏,雷军选择用小米的案例来讲述AI,雷军在大会上提到“现在小米拥有对整个AI时代的认知,突破口就是IoT(物联网),小米用AI+IoT在这个时代立足,未来还会有5G的助力”,言下之意,小米主要是通过AI+IoT,以及5G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小米对AI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布局?雷军并未展开描述,但是在AI的商业化方面,小米显然是“胸有成竹”。

在马化腾的介绍中,腾讯对AI的布局主要围绕人脸识别、声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展开,而且,腾讯也并未偏离主业来发展AI------“腾讯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进一步强化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之间的连接”,看来,社交仍然是腾讯的核心,AI不过是达成这一商业目的的工具而已。

总结起来讲,我认为阿里、腾讯和小米,他们对AI的看法和百度有所不同,具体到战略层面和百度是完全不同的路数,怎么讲?

第一,在百度眼中,AI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潮流,但在ATM看来,AI更像是一种工具而已。李彦宏之前参加2016乌镇大会时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其实这种观点夸大了人工智能的影响力,也忽略了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其实并不是对立的。所以不存在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的说法。

第二,百度对AI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格局方面可能胜过ATM,但是在应用和商业化层面,百度未必能强过ATM。现在看来,百度最拿得出手的还是无人驾驶技术,但是这一技术要大面积使用仍然存在不小的难度,尤其是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而且,这涉及的是整个汽车产业的升级,发展周期必然十分漫长。

相比之下,ATM在AI方面虽然不一定能取得百度的成就,但是在应用方面却有着更低的门槛,可以更快的入局,反映在商业化方面,ATM也比B更直接、更容易。不过,不管是ATM也好,还是B也罢,都应当警惕AI过于“急功近利”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毕竟AI应当是为人类造福,而不是抢人类的饭碗。

【作者介绍:袁国宝,资深媒体人、知名评论人、新媒体营销和品牌传播专家,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